中藥方劑“避瘟明目清上散”。處方:南薄荷5錢,香白芷5錢,川大黃6錢,貫眾1兩2錢,大青葉1兩2錢,珠蘭茶1兩2錢,降香4錢,明雄黃3錢(水飛),上朱砂2錢,上梅冰片1錢。制法:先將前9味研極細末后,兌冰片,再研…
中藥方劑“補肝地膚子散”。別名:地膚子散。處方:地膚子1斤(陰干,搗羅為末),生地黃5斤(凈湯搗絞取汁)。制法:上藥相拌,曬干,為細散。功能主治:肝虛目昏;風熱目赤腫痛。用法用量:地膚子散(《圣濟總錄》卷…
中藥方劑“保赤洗肝散”。處方:川芎、當歸、羌活、防風、山梔、薄荷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痘疹目赤腫痛,紅絲繞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冰蘆散”。處方:鵝管蘆甘石(敲碎,浸童便7日,取起洗凈,人傾銀罐,煅,浸,煅35次)、冰片。制法:每甘石粉1兩,入冰片1錢,為極細末,以無聲為度,入人乳粉3錢,研勻收貯,勿令泄氣。功能主治:目赤腫…
中藥方劑“冰麝上清丸”。處方:兒茶4兩,正梅片5分,麝香5厘(此3味研細末),山豆根5錢,桔梗2錢,訶子2錢,黃連5錢,薄荷3錢,玄參3錢,粉甘草3錢,風化消5錢。制法:后8味煮去滓,熬成膏,和前3味藥末為丸,如…
中藥方劑“車前子葉羹”。處方:車前子葉1斤,蔥白1握,粳米1合。功能主治:利尿,清熱,明目,祛痰。主熱淋,小便出血疼痛。水腫,瀉利,黃疸,目赤腫痛,咳嗽痰多。用法用量:按:本方方名,《藥粥療法》引作“車…
中藥方劑“點眼金絲膏”。處方:黃連(去須)2兩,大黃1兩,龍膽1兩,黃柏(去粗皮)1兩,當歸1兩,山梔子仁1兩(以上為末),青竹葉100片(切),大棗20個(去核,切),燈心(切)1分,蓬砂(明者)1分,乳香(…
中藥方劑“二黃湯”。處方:黃芩(酒制炒)黃連(酒制炒)生甘草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細切。功能主治:瀉實火,解熱毒。主上焦火盛,頭面腫大,目赤腫痛,心胸煩熱、咽喉、口舌火盛及生瘡毒等證。用法用量:每服9克,用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天花粉丸”。處方:黃連30克 天花粉120克 菊花 川芎 薄荷各30克 連翹60克 黃芩 山梔子各120克 黃柏180克。制法: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目赤腫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50丸,加至100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羊肝丸”。處方:黃連20g 胡黃連40g 黃芩40g 黃柏20g 龍膽20g 柴胡40g 青皮(醋炒)40g 木賊40g 密蒙花40g 茺蔚子40g 決明子(炒)40g 石決明(煅)40g 夜明砂40g 鮮羊肝160g。性狀:為黑褐色的大蜜…
中藥方劑“甘露飲子”。別名:甘露飲、大甘露飲。處方:生干地黃(焙)、熟干地黃(焙)、天門冬、麥門冬(各去心,焙)、枇杷葉(去毛)、黃芩(去心)、石斛(去苗)、枳殼(麩炒,去瓤)、甘草(銼,炒)、山茵…
中藥方劑“虎液”。處方:龍砂(制,入陽城罐內封固,桑柴火煅紅,1炷香畢,取出,冷成膩粉)2兩,紫蘇、薄荷、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連翹、蘄艾。制法:上藥后7味,用水5碗煎濃汁,濾去渣,再用水2碗,煎至1碗,去渣…
中藥方劑“和肝散”。處方:香附500克(分作四份:一份以酒浸,一份以鹽水浸,一份以蜜浸,一份以童便浸,每浸三日夜后曬干)。制法:上藥各為細末,和勻。功能主治:治肝氣不和,目赤腫痛;或因郁怒傷肝,肝陽上僭…
中藥方劑“金光明撥云散”。處方:歸尾、川芎、白芷稍、生地、連翹、黃芩、軟石膏、山梔、防風、荊芥、赤芍藥、黃連、枳殼、羌活、桔梗、大黃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暴發目赤腫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有瘴,加白蒺藜。
中藥方劑“濟陰清露”。處方:梔子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芩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目赤腫痛甚,怕日羞明不可忍者。用法用量:和荷葉上露水,或井花水拌濕,攤碗底,上用艾火覆碗熏之,至煙透藥干,刮下,和露水(用…
中藥方劑“龍砂”。處方:蠶砂1斗(合千里光燒灰,以滾童便淋汁5碗),甘石2兩(打碎如豆,入銅鍋內,用白童便浸出2指,桑柴煮干,取起,再浸再煮,如此7次,嘗苦咸味方止。如淡再煮。每次要焙干,取起聽用。)。…
中藥方劑“三黃片”。處方:大黃300g 鹽酸小檗堿5g 黃芩浸膏21g (相當于黃芩苷15g )。性狀:為糖衣片,除去糖衣后顯棕色;味苦、微澀。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,瀉火通便。用于三焦熱盛,目赤腫痛,口鼻生瘡,咽喉腫痛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