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回陽急救散”。別名:五香感應散。處方:吳茱萸1兩8錢,母丁香1兩2錢,上桂心8錢,硫黃5錢,當門子4錢。制法:上為極細末,瓷瓶密收。功能主治:外中陰寒,內傷生冷,為寒霍亂,吐瀉清水,多生腥氣,胸膈堅…
中藥方劑“姜石救急散”。處方:白姜石12斤(搗末)。功能主治:乳癰,腫如碗大,痛甚。用法用量:取上藥,用雞子白和如餳,敷腫上,干易之。
中藥方劑“救咽丹”。處方:熟地2兩,山茱萸8錢,山藥1兩,肉桂1錢,破故紙2錢,胡桃肉1個。功能主治:春月傷風23日,咽中痛甚。用法用量:水煎,冷服。
中藥方劑“救痛安心湯”。處方:白芍30克 炒梔子9克 甘草3克 柴胡6克 貫眾6克 乳香3克 沒藥3克 蒼術9克。功能主治:疏肝瀉火,活血止痛。治肝火內郁,心痛甚劇,苦不欲生,徹夜呼號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備注:方中…
中藥方劑“椒附白通湯”。處方:生附子(炒黑)3錢,川椒(炒黑)2錢,淡干姜2錢,蔥白3莖,豬膽汁半燒酒杯(去渣后調入)。功能主治:齊通三焦之陽,急驅濁陰。主足太陰寒濕,舌白滑,甚則灰,脈遲,不食,不寐,…
中藥方劑“橘皮通氣湯”。處方:橘皮4兩,白術5兩,石膏5兩,細辛2兩,當歸2兩,桂心2兩,茯苓2兩,香豉1升。功能主治:筋實極則咳,咳則兩脅下縮痛,痛甚則不可轉動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去滓…
中藥方劑“濟陰清露”。處方:梔子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芩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目赤腫痛甚,怕日羞明不可忍者。用法用量:和荷葉上露水,或井花水拌濕,攤碗底,上用艾火覆碗熏之,至煙透藥干,刮下,和露水(用…
中藥方劑“疥癬膏”。處方:中黃、硫黃。功能主治:疥癬之大發,焮沖牽紅線,痛甚劇者,或夏月暑夜癢甚不能安睡者。用法用量:中黃為胡麻油一升,黃蠟二十兩,郁金(末)二兩,黃柏(末)一兩二錢,先煮胡麻油、黃蠟…
中藥方劑“控涎丸”。處方:甘遂(醋制)300g 紅大戟300g 白芥子300g。性狀:本品為棕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的糊丸;味微辛、辣。炮制:以上三味,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。另取米粉或黃米粉240g,調稀糊。取上述粉末,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澤蘭湯”。處方:澤蘭3錢,丹參3錢,當歸2錢,酒芍2錢,甘草5分,五靈脂2錢,蒲黃2錢,通草2錢。功能主治:活血逐瘀。主單純血瘀之月經過少,經來色紫,少腹時痛,硬而有塊,按之痛甚,苔薄黃,脈兩…
中藥方劑“清腸飲”。處方:金銀花30克 當歸20克 地榆20克 麥冬15克 玄參15克 生甘草9克 薏仁15克 黃芩6克。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治腸癰,腹中痛甚,手不能按,右足屈而不伸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處方:銀花…
中藥方劑“龍膽羚羊角湯”。處方:龍膽草9克 黃芩6克 干地黃9克 羚羊角3克(磨汁沖服)茯神9克 丹參3克 車前子6克。功能主治:清熱平肝,養血熄風。治子癇,偏于風熱。未發之前,頭痛甚劇,面色發紅,頭昏眼花,脘…
中藥方劑“神圣散”。處方:麻黃15克(去根、節)細辛15克 千蝎15克(一半微炒,一半生用)藿香15克。制法:上藥搗細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頭偏痛甚者。用法用量:每次3克,用薄荷酒或荊芥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處方:罌粟…
中藥方劑“乳香定痛散”。別名:活血止痛湯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三十)。處方:當歸 生地 丹皮 赤芍 川芎 白術 甘草 乳香 沒藥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研末。功能主治:治跌打損傷痛甚者。用法用量:每次3克,用酒和童便調…
中藥方劑“調理丸”。處方:槐米4兩,川萆薢4兩,白蘚皮3兩,耳子2兩,連翹2兩,地膚子2兩,胡麻仁2兩,金銀花3兩。制法:上共炒磨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楊毒結毒,遍身頭面,魚口便毒,紅赤疼痛甚極…
中藥方劑“消腫散”。處方:乳香3克 白及3克 牡丹皮3克 上冰片0.6克。制法:共研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涼血消腫。治野火丹,從兩腿上起,赤腫痛甚,如火之燒。用法用量:用羊脂調涂。處方:制乳香1份 制沒藥1份 玉帶草1份…
中藥方劑“止痛丸”。處方:羌活30克 郁李仁45克 大黃24克 檳榔 木香 桂心 川芎各15克。制法:共研為末,蜜丸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痔瘡痛甚,大便燥結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30丸,空腹時用白湯下。
中藥方劑“類圣散”。處方:川烏 草烏 蒼術 細辛 白芷 薄荷 防風 甘草各15克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一切疔瘡,惡毒,腫痛甚者。用法用量:蛋清調涂患處,中間留頂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