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脾益腎湯”。處方:黨參12g,黃耆12g,萆薢12g,墨旱蓮12g,茜草12g,熟地15g,小薊草30g,炒白術9g,威喜丸(分吞)9g,炒知母6g,炒黃柏6g。功能主治:補脾益腎,清熱化濕。主膏淋(乳糜尿)。用法用…
中藥方劑“補虛損大澤蘭丸”。處方:澤蘭2兩,紫石英(細研,水飛過)1兩半,白石脂(細研)1兩半,赤石脂(細研)1兩半,石膏(細研,水飛過)1兩半,龍骨1兩半,牛膝(去苗)1兩半,桂心1兩,白薇1兩,當歸(銼…
中藥方劑“補遺補脬飲”。處方:生絲絹(黃色者)1尺 白牡丹根皮木 白及各3克。功能主治:主婦人產時傷脬,終日不得小便,但淋濕不干者。用法用量:用水250毫升,煎至絹爛如餳服之。
中藥方劑“白膏”。處方:白蘞半兩,白薇半兩,白及半兩,白芷半兩,薤白半兩(銼,洗,以清油1斤,煎至半斤,濾去滓,入后藥),黃耆半兩,甘松半兩,藿香半兩,零陵香半兩,防風半兩,當歸半兩(再入前油煎,十…
中藥方劑“白芍藥散”。處方:白芍藥30克 牡蠣30克(燒為粉)熟干地黃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(炮裂,銼)鹿角膠30克(搗碎,炒令黃燥)烏賊魚骨30克 黃耆30克(銼)龍骨30克。制法:上藥搗.細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產…
中藥方劑“白芍藥丸”。處方:當歸1兩,芍藥(白者)1兩,鹿茸1兩,熟地黃1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勞淋,小腹疼痛,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:本方原名白芍藥煎,與劑型不符,據《奇效良方…
中藥方劑“白芷升麻湯”。處方:白芷,升麻,黃連,木通,當歸,川芎,白術,茯苓。功能主治:婦人陰內膿水淋漓,或癢或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更用塌腫湯浴洗之。處方:白芷,升麻,桔梗,甘草,黃耆,黃芩,紅花,…
中藥方劑“白蘞”。處方:白蘞適量。制法:研末,每次取適量,用沸水攪拌成團后,加75~95%酒精(或白酒)調成稠糊狀,外敷患處。功能主治:據報道,本方對癤、癰、蜂窩組織炎、淋巴結炎、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…
中藥方劑“白虎加梔子湯”。處方:白虎湯加梔子1錢半。制法:上為粗散。功能主治:老、幼、虛人傷寒56日,昏冒譫語,小便或淋或澀,或煩而不得眠。用法用量: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米熟為度,去滓溫服。
中藥方劑“百合湯”。處方:百合 人參 紫蘇莖葉(銼)豬苓(去黑皮)桑根白皮(銼)大腹皮(銼)赤茯苓(去黑皮)甘草(炙,銼)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各30克 馬兜鈴7枚(連皮)麥門冬(去心,焙)枳殼(去瓤,…
中藥方劑“百合飲子”。處方:桑白皮6分,通草8分,百合8分,白茅根1分。制法:上銼細。功能主治:瀉肺火,清肺金,而滋水之化源。主諸淋。用法用量:本方用法中前散藥:滑石、冬葵子各八分,瞿麥、石韋各五分(去毛…
中藥方劑“百補湯”。處方:阿膠、地榆、陳皮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。功能主治:婦人血淋白濁。用法用量:水煎,食前服。處方: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白術、人參、茯苓、山藥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調理氣血,滋養脾胃。主…
中藥方劑“碧玉散”。處方: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。制法:前二味為細末,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。功能主治:祛暑清熱。主夏傷暑熱,身熱吐瀉,下痢赤白,癃閉淋痛;或兼見目赤咽痛,口舌生瘡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…
中藥方劑“筆頭灰散”。處方:故筆頭50枝(兔毫筆頭尤佳)。制法:燒灰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熱淋,小便赤澀熱痛;中惡、脫肛。用法用量:每服2錢,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中藥方劑“菝葜八味湯”。別名:菝(艸吉瓜)散、黃耆湯、菝葜飲、菝葜湯。處方:菝葜3兩,土瓜根3兩,黃耆4兩,地骨皮4兩,五味子4兩,人參3兩,石膏8兩(碎),牡蠣3兩。制法:上切。功能主治:消渴小便數。肺消飲…
中藥方劑“萆薢分清飲”。處方:川萆薢6克 黃柏(炒褐色)石菖蒲各15克 茯苓 白術各3克 蓮子心2.1克 丹參 車前子各4.5克。功能主治:清熱利濕,分清別濁,主赤白濁,淋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處方:智仁、萆薢、石菖…
中藥方劑“萆薢分清散”。別名:萆薢分清飲(《丹溪心法》卷三)。處方:益智仁 川萆解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研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溫腎利濕,分清去濁。主膏淋、白濁。小便頻數,混濁不請,白如米泔,凝如膏…
中藥方劑“萆薢飲”。處方:萆薢3錢,文蛤粉(研細)1錢5分,石韋1錢5分,車前子1錢5分,茯苓1錢5分,燈芯20節,蓮子心8分,石菖蒲8分,黃柏8分。功能主治:膏淋,諸淋。
中藥方劑“蚌殼散”。處方:蚌殼(煅)5錢,輕粉5分,冰片1分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火革瘡。男女乳上濕瘡,膿血淋漓成片,飛紅無靨,痛癢不休。用法用量:用銀花湯調,搽23次,結靨收功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