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脾藿香散”。處方:藿香1分,丁香1分,羌活1分,紅豆蔻1分,川芎1分,獨活1分,木香1分,草豆蔻(去皮)1分,甘草(炙)1分,干姜3銖,陳皮半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脾受水氣,吃轉藥后便服此藥…
中藥方劑“白術澤瀉散”。處方:白術、澤瀉、陳皮(去白)、木香、檳榔、茯苓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痰病化為水氣,傳變水鼓,不能食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每服7錢,水2盞,加生姜3片,煎至8分,食前服。 痞,加積實…
中藥方劑“白牽牛散”。處方:白牽牛子(炒)1兩,青橘皮(去白,焙,炒)1兩,木通(銼)1兩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膜外水氣。用法用量:本方方名,《醫廳類聚》引作“白牽牛子散”。注意:忌鹽一百日。處方:白牽…
中藥方劑“白雌雞湯”。處方:白雌雞1只(去腸臟,治如食法)澤漆(切碎)2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3兩,白術1兩,甘草(炙令赤色)1兩半。功能主治:利小便。主胸中喘咳逆,水氣身腫。用法用量:上5味,除雞外,粗…
中藥方劑“白鴨方”。處方:白鴨1只(去毛腸,洗),飯半升。功能主治:水氣,脹滿浮腫,小便澀少。用法用量:以飯、姜、椒釀鴨腹中縫定,如法蒸,候熟食之。
中藥方劑“蓽茇湯”。處方:蓽茇、蓽澄茄、紅豆蔻(去皮)、蓮花、甘草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水氣病,經服輕粉丸,水退后,須此藥補之。用法用量: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姜1小塊(切),棗1枚(擘),煎…
中藥方劑“檳榔餅子”。處方:檳榔1分,郁李仁半兩(浸,去皮,微炒)。制法:上為末。以大麥面1兩,和作餅子,煻灰內煨熟。功能主治:小兒水氣,四肢浮腫,腹脅妨悶。用法用量:量兒大小與吃,以溫水下之,即得通利…
中藥方劑“比圣餅子”。處方:大戟1兩,甘遂1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十種水氣腹脹。用法用量:每服1錢匕,以大麥面1兩,新水和作餅子燒熟,每五更徐徐爛嚼茶下。移時小便多是效,未退再服。注意:孕婦忌貼。
心悸是病人自覺心中悸動,驚惕不安,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,臨床一般多呈反復發作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而發作,且常伴胸悶、氣短、失眠、健忘、眩暈、耳鳴等癥。
中藥方劑“赤小豆羮”。處方:赤小豆5合,桑根白皮3兩(銼),白術2兩,鯉魚1頭(3斤者,凈洗如常)。功能主治:水氣腹大臍腫,腰痛,不可轉動。用法用量:以水1斗,都一處煮,候魚熟,取出魚,盡意食之;其豆亦宜吃…
中藥方劑“赤豆方”。處方:赤小豆3升(淘凈),樟柳根(好者,切)1升。功能主治:老人水氣脹悶,手足浮腫,氣急煩滿。用法用量:上和豆煮爛熟,空心常食豆,渴即飲汁,勿別雜食。服23服,立效。
中藥方劑“川樸消丸”。處方:川樸消2兩(細研),川芒消1兩(細研),馬牙消半兩(細研),川烏頭1兩(生,去皮臍,搗羅為末),椒目1兩(微炒,搗羅為末),甜葶藶1兩(隔紙炒令紫色),莨菪子1兩(水淘去浮者,…
中藥方劑“楮皮湯”。處方:楮樹白皮(銼)1合,赤小豆1合,赤茯苓1兩(銼)。制法:上藥和勻。功能主治:小兒水氣,腫滿不消。用法用量:每取1分,以水1小盞。煎至5分,去滓,分為2服,1日34次。處方:楮白皮(炙,銼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除氣丸”。處方:當歸、青皮、甘草、木香、沉香、白豆蔻、檳榔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水打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水氣病愈后。用法用量:每服20丸,溫水送下。注意:服白粥100日,忌鹽并房事…
中藥方劑“調胃白術澤瀉散”。別名:調胃白術散。處方:白術、澤瀉、芍藥、陳皮、茯苓、生姜、木香、檳榔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痰病化為水氣,傳變水蠱,不能食。癰疽聲嘶色敗,唇鼻青赤,面目浮腫。用法…
中藥方劑“豆酒”。別名:大豆湯、大豆煎。處方:大豆1升。功能主治:風氣水腫,及婦人新產受風,短氣咳嗽。卒身面腫滿風虛,水氣腫。男子女人新久腫,得暴惡風入腹,婦人新產上圊,風入臟,腹中如馬鞭者,噓吸短氣…
中藥方劑“參術加桂湯”。處方:茯苓1兩,白術1兩,肉桂1錢,人參5錢。功能主治:婦人腎氣不旺,胞胎之水氣不化;小水艱澀,腹中作脹,兩腿虛浮,不能懷孕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10劑而膀胱通利,腹亦不脹,可以受娠。…
中藥方劑“大豆方”。處方:大豆2升,白術2兩,鯉魚1斤。制法:上以水和煮,令豆爛熟。功能主治:水氣脹滿,手足俱腫,心煩悶無力者。用法用量:空心常食之。食魚、豆,飲其汁,尤佳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