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白術五味子湯”。處方:白術(炮)半兩,五味子半兩,丁香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款冬花半兩,細辛(去土)1分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小兒咳嗽,氣逆上喘。用法用量:本方方名,《普濟方》引作“…
中藥方劑“白澤丸”。處方:陽起石1兩半(煅令通赤,研),附子(炮,去皮臍,取末)1兩半,鐘乳粉(成煉好者)2兩,白檀香(末)1兩,滴乳香(別研)1兩,麝香1錢(別研)。制法:上藥和勻,滴水和成劑,分作60丸…
中藥方劑“百花湯”。處方:杏仁4兩,生姜4兩(研取汁,與杏仁同研細),白蜜半斤。制法:上同攪拌勻,以瓷器盛,蒸熟,柳木匙撈,候成膏。功能主治:肺氣不順,咳嗽氣逆,胸膈不利。用法用量:本方方名,據劑型當作…
厥證是以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四肢厥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。氣厥者,與中風相似,何以別之?風中身溫,氣中身冷,以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。如有痰,以四七湯、導痰湯服之。
中藥方劑“保金丸”。處方:麻黃8兩,制半夏4兩,川貝母4兩,白術4兩,茯苓4兩。制法:麻黃用梨、甘蔗、韭菜、荸薺、藕、萊菔等6種原料各1斤,生姜半斤,每種分次打汁,將麻黃拌透曬干,蒸煮3小時,曬干;將蒸煮鍋…
中藥方劑“八寶瑞生丹”。處方:當歸78克 茯苓 草果各67.5克 元胡108克 干姜45克 草豆蔻75克 良姜67.5克 郁金 肉桂各45克 山楂108克 香附90克 神曲75克 紫蔻 炙甘草各30克。制法:共碾細面,煉蜜為丸,每丸6克。功…
中藥方劑“八物加香附湯”。處方:生地、白芍、歸身、川芎、人參、茯苓、白術、生草、香附(炒)、青皮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性急躁、多怒、多妬,氣逆血少,月經過期后行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備急沉香散”。處方:沉香半兩,丁香(半生半炒)半兩,干姜(炮)半兩,京三棱(煨,銼)半兩,蓬莪術(煨,銼)半兩,藿香(用葉)1兩,木香1兩,肉豆蔻(去皮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赤茯…
中藥方劑“柏枝飲”。處方:干柏枝、干藕節(1方加白芍、犀角汁同服)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久嗽氣逆,面目浮腫,吐血衄血。用法用量:入蜜,沸湯調服。
中藥方劑“檳榔四消丸”。處方:檳榔(焦)32兩,枳實(炒)12兩,山楂(焦)12兩,木香4兩,砂仁4兩,厚樸(炙)16兩,橘皮12兩,香附(炙)12兩,二丑(炒)8兩,大黃12兩,麥芽(炒焦)8兩,青皮(炒)12兩,芒…
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,甚則胸痛徹背,喘息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疾病,輕者僅感胸悶如窒,呼吸欠暢,重者則有胸痛,嚴重者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。
中藥方劑“草烏頭湯”。處方:草烏頭(去皮尖,生用)、細辛(去苗)、茶芽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氣暈。但暈而不眩,發則伏地昏昏,食頃乃蘇,由榮衛錯亂,氣血溷濁,陽氣逆行,上下相隔,氣復通則蘇,脈…
中藥方劑“陳橘皮丸”。處方: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蓽茇3分,桂心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術1兩,神曲1兩(炒微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…
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內傷,導致肺失宣降,肺氣上逆或氣無所主,腎失攝納,以致呼吸困難,甚則張口抬肩,鼻翼煽動,不能平臥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癥。
中藥方劑“撮氣散”。處方:白術2兩,干姜2兩,黃耆(蜜水拌炒),附子1兩,川椒1兩,杏仁1兩,甘草5錢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涼藥傷肺,飲食不下,胸膈飽悶,吞酸氣逆,久嗽不止。用法用量:每服4錢,水煎,溫…
中藥方劑“柴胡下熱湯”。處方:柴胡3兩,黃芩3兩,澤瀉3兩,升麻3兩,芒消3兩,玄參6兩,淡竹葉(切)1升,生地黃(切)1升,干姜2兩。制法:上切。功能主治:肝勞。熱悶,關格不通,精神不守,氣逆上胸,熱炎炎不…
中藥方劑“柴胡地骨皮散”。處方:柴胡、地骨皮、知母、甘草、紫蘇、廣皮、干葛。功能主治:氣分感熱勞傷,內熱躁悶,喘咳氣逆,唇焦口渴,小便赤澀,右脈浮數者。
中藥方劑“柴胡抑肝散”。處方:柴胡、青皮、香附、丹皮、焦梔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蒲黃(炒)、荊芥(炒)、棕櫚灰。功能主治:和肝氣,清肝火,養肝血。主婦人因事暴怒,經行氣逆而厥;怒傷肝,肝藏血,因…
中藥方劑“沉檀快膈丸”。處方:香附子1斤,丁皮半斤,甘草1斤,桂枝4兩,甘松4兩,莪術4兩,益智仁4兩,檀香4兩,丁香4兩,藿香2錢,姜黃2錢,沉香1兩,山果子4兩。制法:上為末;用砂仁杵碎,取仁作母,豆粉1斤4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枳殼散”。處方:沉香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烏藥(銼)半兩,木香1分,檳榔(銼)1分,人參1分,甘草(炙)1分。制法:上為細散。功能主治:氣逆往來,喘急噎悶。用法用量: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