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貝母粥”。處方:貝母粉10克 北粳米50克 冰糖適量。制法:用北粳米、冰糖煮粥,待米開湯未稠時,調入貝母粉,改文火稍煮片刻(再煮二三沸),粥稠即成。功能主治:化痰止咳,清熱散結。適用于急慢性氣管炎…
中藥方劑“布海丸”。處方:昆布1斤,海藻1斤(洗凈,入罐炆成膏),枳實4兩,陳皮2兩,青皮1兩,蓽澄茄5分,青木香5錢。制法:上為末,入前膏為丸。功能主治:水腫,痰腫、氣腫、鼓脹、喘咳,及癥瘕癭瘤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大腹皮散”。處方:連皮大腹子如克 沉香(銼)檳榔(銼)桑白皮(銼,微炒)烏藥(銼)荊芥穗 陳皮(洗,去瓤,焙干)茴香(炒)白茯苓(去皮)木通(銼)紫蘇子(微炒)紫蘇葉 甘草(炒)各30克 干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大腹散”。處方:沉香1兩,檳榔1兩,烏藥1兩,桑白皮(炒)1兩,木通1兩,茴香1兩,甘草1兩,紫蘇子1兩,陳皮1兩,白茯苓1兩,荊芥穗1兩,紫蘇葉1兩,棗兒檳榔1兩,枳殼(炒)半兩。功能主治:濕氣停…
中藥方劑“豆酒”。別名:大豆湯、大豆煎。處方:大豆1升。功能主治:風氣水腫,及婦人新產受風,短氣咳嗽。卒身面腫滿風虛,水氣腫。男子女人新久腫,得暴惡風入腹,婦人新產上圊,風入臟,腹中如馬鞭者,噓吸短氣…
中藥方劑“大黃甘草丸”。處方:大黃2兩,甘草(炙)2兩,桂心2兩,桔梗2兩,白蘞半兩,茯苓半兩,附子(炮,去皮)1兩,芎1兩,阿膠(炙)1兩,澤瀉1兩,防風1兩,薯蕷1兩,石斛1兩,芍藥1兩,干姜1兩,紫菀1兩…
中藥方劑“導氣除濕湯”。處方:羌活4.5克 當歸身3克 枳實 大黃各1.5克。制法:上藥銼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主腳氣腫痛。用法用量:用水5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去滓,空腹時溫服。下利一兩行,痛止。處方:羌活1錢半,…
中藥方劑“代灸膏”。處方:南星1兩,半夏1兩,白芷1兩,川烏1兩,川椒1兩,白及1兩,馬藺子1兩,乳香3錢,沒藥3錢(另研)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腳氣腫痛,不可忍者。用法用量:酒調,敷貼疼劇處,干則以熱水…
中藥方劑“二豆湯”。處方:黑豆5升,赤小豆3升,吳茱萸1升,鹽3大合。制法:上藥都和勻。功能主治:腳氣腫滿。用法用量:每用1升,以水3斗,煮取2斗,去滓,于避風處,稍熱淋蘸。
中藥方劑“貫眾湯”。處方:貫眾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水氣腫滿,氣息喘息,小便不利;并男子、女人虛積,及遍身黃腫,服白丸子第2日覺口氣者。用法用量:每用1錢匕,水1盞,煎3兩沸,…
中藥方劑“甘草酒”。處方:甘草(炙)半兩,升麻半兩,沉香(銼)半兩,麝香(別研)半兩,豉1兩半。制法:上藥除麝香外,為粗末,入麝香拌勻。功能主治:毒氣腫,當頭上如刺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5錢匕,酒1盞半,煎至…
中藥方劑“雚蘆丸”。處方:蘼蕪丸加雚蘆6分。功能主治:老小及婦人等萬病,腹內冷熱不通,急滿痛,胸膈堅滿,手足煩熱,上氣不得飲食,身體氣腫,腰腳不遂,腹內狀如水雞鳴,婦人月經不調。
中藥方劑“海藻浸酒”。處方:海藻(洗去咸)3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兩,防風(去叉)3兩,獨活(去蘆頭)3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兩,白術3兩,鬼箭(去莖用羽)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大黃(銼,醋炒)4兩…
中藥方劑“雞矢醴”。別名:牽牛妙酒、雞醴飲、牽牛酒、雞矢酒。處方:雞矢。功能主治:一切肚腹、四肢發腫,不問水腫、氣腫、濕腫。用法用量:牽牛妙酒(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六)、雞醴飲(《古今醫鑒》卷六引劉同知方…
中藥方劑“蒺藜涂敷方”。處方: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,赤小豆1兩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氣腫。其狀如癰,虛腫色不變,皮上急痛。用法用量:用雞子白調如糊,涂敷腫上,干即易之。
中藥方劑“橘皮防已湯”。處方: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防己 桑根白皮(銼)各60克 吳茱萸(湯洗,焙干,炒)檳榔(銼)各30克 大腹并子(銼)7枚 生姜(銼,炒)90克 甘草(炙,銼)15克。制法:上藥八味,粗搗…
中藥方劑“劫瘴消毒散”。處方:百丈光(即天瓠,又名土人參)、苦花子、金腦香(即社茶,根、梗、葉俱可用)、大小青、紫金藤、生藍葉、水壙根、烏苞根、嫩桕根、青王X、山烏豆、雞屎子、晚祥西、貍咬柴、土木香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