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腎茯苓丸”。處方:茯苓2兩(食不消加1倍),附子2兩(炮,有風加三分之一),山茱萸3兩(身癢加三分之一),杜仲2兩(腰痛加三分之一),牡丹2兩(腹中游氣加三分之一),澤瀉3兩(有水氣加三分之一…
中藥方劑“八味圓”。處方:牡丹皮、白茯苓、澤瀉,各三兩;熟干地黃八兩,山茱萸、山藥,各四兩;附子(炮.去皮.臍)、肉桂(去粗皮),各二兩。炮制:上為末。煉蜜圓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腎氣虛乏,下元冷憊,…
中藥方劑“白頭翁湯”。處方:白頭翁15g 黃柏12g 黃連6g 秦皮12g。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熱毒痢疾。腹痛,里急后重,肛門灼熱,下痢膿血,赤多白少,渴欲飲水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(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…
中藥方劑“參香散”。處方:人參、山藥、黃蓍(制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石蓮肉(去心)、白術(煨),各一兩;烏藥、縮砂仁、橘紅、干姜(炮),各半兩;丁香、南木香、檀香,各一分;沉香二錢,甘草(炙)三分。上…
中藥方劑“倉米飲”。處方:陳倉米2合(水凈洗)。功能主治:痢后大渴不止,欲飲水。用法用量: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食前、晚下各1服。
中藥方劑“茯苓澤瀉湯”。處方:茯苓25克 澤瀉12克 桂枝6克 白術9克 生姜12克。功能主治:治胃反,吐而渴欲飲水者。用法用量:以水1升,煮取300毫升,納澤瀉,再煮取300毫升,溫服100毫升,一日三次。別名:茯苓湯。…
中藥方劑“伐邪湯”。處方:石膏3錢,人參3錢,半夏2錢,柴胡2錢,麥冬5錢,茯苓1兩,甘草1錢,厚樸1錢,枳殼1錢。功能主治:瘧疾發熱,頭痛鼻干、渴欲飲水,日眴眴不得眠,甚則煩躁,畏火光,厭聽人聲喧嘩。用法用…
中藥方劑“解炎湯”。處方:黃連5分,天花粉2錢,黃芩1錢,麥冬1兩,茯苓5錢,桔梗1錢,甘草3分,陳皮3分,神曲5分。功能主治:清心肅肺,消痰降火。主心火克肺,肺失清肅,水邪入之,氣凝不通,液聚不達,口吐涎沫…
中藥方劑“錢氏白術散”。處方:人參、白術(不見火)、木香(不見火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藿香(去土.梗)、甘草(炙),各一兩;干葛二兩。炮制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脾胃久虛,嘔吐泄瀉,頻并不止,津液…
中藥方劑“霹靂散”。處方:附子(一枚)。炮制:燒為灰,存性為末。功能主治:治陰勝隔陽傷寒,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是也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蜜水調下而愈。此逼散寒氣,然后熱氣上行,而汗出乃愈。處方:大黑附子…
中藥方劑“龍膽散”。別名:龍膽湯(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)。處方:龍膽30克(去蘆、頭)木通30克(銼)土瓜根30克 石膏60克 犀角屑30克 梔子仁30克 川大黃30克(銼碎,微炒)茅根1握(銼)川樸消30克。制法:上藥搗…
中藥方劑“生化通經湯”。處方:酒丹參12克 香附 土牛膝各9克 當歸尾 桃仁各6克 紅花3克 澤蘭12克。功能主治:活血祛瘀。治經行無定期,乍多乍少,色紫有塊,小腹脹痛拒按,口燥不欲飲水,小便黃少不暢,大便燥結,…
中藥方劑“豬苓湯”。處方:豬苓、茯苓、阿膠、澤瀉、滑石,各二錢半。功能主治:治陽明病,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,或下利,咳而嘔,心煩不眠者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水二鐘,煎至一鐘,食遠服。處方:豬苓…
中藥方劑“豬苓散”。別名:三物豬苓散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一)。處方:豬苓 茯苓 白術各等分。制法:上三味,杵為散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水。治嘔吐,膈上有停飲,吐后欲飲水。用法用量:每次6克,溫開水調服,…
中藥方劑“六一泥飲”。處方:六一泥(即蚯蚓類)不拘多少。功能主治:瘟疫89日,已經汗、下不退,口渴咽干,欲飲水者。用法用量:新汲水調服。
中藥方劑“兼金丸”。處方:大黃(濕紙裹煨)8錢,消石4兩,桂心4兩,甘草(炙)4兩,桃仁40個(去皮尖)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熱入膀胱,臍腹上下兼脅肋疼痛,便燥,欲飲水,按之痛者;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地黃方”。處方:熟地4錢,山藥2錢,山茱萸肉2錢,丹皮錢半,茯苓錢半,澤瀉1錢,五味子1錢,柴胡1錢,芍藥1錢,肉桂1錢。功能主治:瘧疾。見寒來如冰,熱來如烙,惟面赤如脂,渴欲飲水者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平陽湯”。處方:葛根3錢,云苓5錢,甜白術5錢,麥冬5錢,川貝母3錢(去心,研),生石膏3錢,柴胡1錢,枳殼1錢5分,橘紅1錢5分。功能主治:瘧疾。初病令人先寒灑浙,灑浙寒甚,發熱頭痛鼻于,渴欲飲…
中藥方劑“桂枝丹皮地黃湯”。處方:桂枝3錢,芍藥3錢,甘草2錢,丹皮3錢,地黃3錢,當歸3錢。功能主治:脾虛肝燥,木郁克土,腹痛食減,渴欲飲水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大半杯,溫服。 氣虛,加人參;水寒土濕,加干姜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