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薪加香薷飲”。處方:香薷6克 銀花9克 鮮扁豆花9克 厚樸6克 連翹6克。功能主治:祛暑清熱,化濕解毒。治暑溫初起,夏感寒邪,惡寒發熱,身重酸痛,面赤口渴,胸悶不舒,汗不出,舌苔白膩,脈浮而數者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香藭散”。處方:香附子(去毛,炒)180克 藁本(去蘆)120克 川勞(銼)橘皮(去白)各60克 甘草45克(炙)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發散表邪。治傷風感寒,頭痛惡寒,胸脘痞悶,脈浮者。用法用量:每…
中藥方劑“牛膝酒”。處方:牛膝 秦艽(去苗、土)芎藭 防風(去叉)桂(去粗皮)獨活(去蘆頭)丹參 白茯苓(去黑皮)各60克 杜仲(去粗皮,銼,炒)附子(炮裂,去皮、臍)石斛(去根)干姜(炮)麥門冬(去心)…
中藥方劑“理氣丸”。處方:杏仁 桂心各30克 益智子 干姜各60克。制法:上四味,研為細末,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肺氣虛弱,外感寒邪,短氣不足以息。用法用量:空腹時每服3丸。以知為度。處方:陳皮(去…
中藥方劑“麻桂溫經湯”。處方:麻黃 桂枝 紅花 白芷 細辛 桃仁 赤芍 甘草。功能主治:治損傷后復感寒邪,周身關節疼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麻黃二陳湯”。處方:麻黃5分,光杏仁3錢,姜半夏2錢,廣橘紅1錢,前胡1錢半,白前1錢半,茯苓3錢,炙草5分。功能主治:夾痰傷寒。感寒邪而生痰,毛竅外閉,肺氣逆滿,邪氣無從發泄,咳喘痰多,證情較重…
中藥方劑“麻黃加術湯”。別名:麻黃白術湯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五)。處方:麻黃9克(去節)桂枝6克(去皮)甘草3克(炙)杏仁9克(去皮、尖)白術12克。功能主治:發汗解表,散寒除濕。治外感寒濕,惡寒發熱,…
中藥方劑“麻黃人參芍藥湯”。別名:麻黃桂枝湯(《蘭室秘藏》卷中)。處方:人參 麥門冬各0.9克 桂枝 當歸身各1.5克 麻黃 炙甘草 白芍藥 黃耆各3克 五味子2個。功能主治:治氣陰兩虛,外感寒邪,致患吐血、衄血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六神通解散”。處方:麻黃、甘草、黃芩、滑石、蒼術、細辛。功能主治:3月前后感寒疫,頭疼大熱,惡寒體痛而渴,脈浮緊而有力,無汗,年力壯盛者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、蔥白、豆豉煎,熱服出汗。 頭痛甚,加…
中藥方劑“九味寬中散”。處方:蒼術8兩(米泔浸,炒),厚樸4兩(姜汁炒),甘草(炙)1兩,山楂(去核)8兩,枳實(炒)2兩,茯苓(去皮)2兩,藿香2兩,陳皮4兩,香附4兩(米泔浸,炒)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大青龍湯”。處方:麻黃3錢,桂枝3錢,荊芥穗3錢,山甲片2錢(炙),連翹3錢,煅石膏4錢,淡豆豉4錢,葛根6錢,皂刺3錢,黃芩4錢,木通3錢,甘草2錢。功能主治:外感寒邪,或45日,或56日,依然頭痛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真武湯”。處方:焦白術4錢,吳茱萸4錢,附子3錢(炙),茯苓4錢,延胡索3錢,檳榔2錢,白芍2錢,炮姜3錢。功能主治:年老偶感寒邪,頭痛惡寒,而不發熱,腹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,溫服。各家論述:此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羌活桂枝湯”。處方:羌活8分,桂枝1錢5分,紫蘇1錢5分,厚樸1錢5分,柴胡8分,草蔻仁1錢(研),青皮1錢5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:寒瘧。因暑月貪涼洗浴,感寒而得,陰邪所伏,無汗惡寒,周身攣痛,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麻黃湯”。處方:麻黃(去節)30克 辣桂 甘草(炙)各15克 杏仁50枚(去皮、尖,微炒,別研)陳皮 半夏(制)各15克。制法:上藥細銼,拌和杏仁。功能主治:治肺感寒邪咳嗽。用法用量:每服9克,加紫蘇…
中藥方劑“安豚丹”。處方:人參5錢,白術5錢,肉桂1錢,山藥1兩,巴戟天5錢,蛇床子3錢,附子5分,茯苓3錢,遠志1錢,甘草1錢。功能主治:補心腎之虛,溫命門、心包之火,去脾經之濕。主心包、命門二經之火衰,外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