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脬湯”。處方:黃耆1兩半,白茯苓1兩半,杜仲(去皮,銼,姜汁淹,炒斷絲)3兩,磁石(煅,淬)3兩,五味子3兩,白術2兩半,白石英(捶碎)2兩半。制法:上銼散。功能主治:膀胱虛冷,腳筋急,腹痛引腰…
中藥方劑“菝葜湯”。處方:菝葜30克。制法:上藥銼如豆大。功能主治:溫脾補腎。腎虛,小便數而渴,形瘦體虛,舌干枯。用法用量:用水380毫升,煎至300毫升,去滓,早、中、晚各一次,溫服。后以藥調補。處方:菝葜1…
中藥方劑“菝葜八味湯”。別名:菝(艸吉瓜)散、黃耆湯、菝葜飲、菝葜湯。處方:菝葜3兩,土瓜根3兩,黃耆4兩,地骨皮4兩,五味子4兩,人參3兩,石膏8兩(碎),牡蠣3兩。制法:上切。功能主治:消渴小便數。肺消飲…
中藥方劑“巴戟散”。處方:巴戟 柏子仁 石龍芮 天麻 牛膝(去苗)牡蠣(燒為粉)菟絲子(酒浸一宿,焙干,別搗)天雄(炮裂,去皮、臍)肉蓯蓉(酒浸一宿,刮去皺皮,炙干)各30克 萆薢(銼)防風(去蘆頭)當歸 …
中藥方劑“撥云湯”。處方:黃耆1分,細辛5分,生姜5分,葛根5分,川芎5分,柴胡7分,荊芥穗5錢,藁本5錢,生甘草5錢,升麻5錢,當歸身5錢,知母5錢,羌活1錢5分,防風1錢5分,黃柏1錢5分。制法:上(口父)咀,如麻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調中湯”。處方:大黃5錢,當歸1錢,甘草4錢,樸消6錢,芍藥2錢。功能主治:和中順氣。主脾胃不和,腸鳴腹痛,四肢無力,大便難,小便數,或大便便血,飲食無味,久而面黃肌瘦,漸潮熱,發作有時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地連丸”。處方:生地黃(取自然汁)1升,白藕(取自然汁)1升,牛乳1升。制法:熬成青,炒黃連末為丸,如綠豆大。功能主治:甘辛降火。主中消,善食易饑,自汗,大便硬,小便數而黃赤。用法用量:每服3錢…
中藥方劑“地骨皮飲子”。處方:地骨皮2兩,生干地黃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麥門冬2兩(去心),白龍骨1兩,黃耆1兩(銼)。制法:上銼細。功能主治:腎中虛熱,雖能食,小便數多,漸加瘦弱。用法用量:每服半錢,…
中藥方劑“茯苓琥珀湯”。處方:茯苓(去皮)琥珀 白術各15克 洚瀉30克 滑石21克 木豬苓15克(去皮)甘草(炙)桂(去皮)各9克。功能主治:治下焦虛冷,小便數而短,晝夜約二十余行,臍腹脹滿,腰腳沉重,不得安臥…
中藥方劑“黃雌雞肉粥”。處方:黃雌雞1只(去毛羽腸臟),粳米1升,黃耆1兩(銼),熟干地黃1兩半。功能主治:補益五臟。主膀胱虛冷,小便數不禁。用法用量:上同煮,令極熟,去藥,及擘去雞骨,取汁并肉,和米煮作…
中藥方劑“固氣防風湯”。處方:柴胡1錢,升麻1錢,黃耆1錢,防風5分,羌活5分,陳皮5分,人參5分,甘草5分,藁本3分,青皮3分,黃柏5分,白蔻2分。功能主治:風熱肩背痛,小便數少。注意:氣虛人匆服。
中藥方劑“甘草干姜湯”。別名:干姜甘草湯(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卷七)。處方:甘草12克(炙)干姜6克。功能主治:溫中益氣。治傷寒脈浮,自汗出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,咽中干,煩躁吐逆;肺痿,吐涎沫而不…
中藥方劑“黃耆十四味丸”。處方:黃耆5兩,黃連5兩,土瓜根5兩,苦參3兩,玄參6兩,栝樓4兩,地骨皮4兩,龍骨4兩,菝葜4兩,鹿茸(炙)4兩,牡蠣3兩(熬),人參3兩,桑螵蛸(炙)3兩,五味子1升。制法:上為末,…
中藥方劑“漢防已散”。處方:栝樓6分,黃連6分,漢防己6分,(钅公)丹6分(研)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消渴,肌膚羸瘦,或虛熱轉筋,不能自止,小便數,消渴,飲水過多,不知厭足。用法用量:每食后取酢1合,水2…
中藥方劑“和血益氣湯”。別名:地黃飲子(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三)。處方:柴胡 炙草 生甘草 麻黃根各0.9克 酒當歸梢1.2克 酒知母 酒漢肪己 羌活各15克 酒生地黃2.1克 升麻3克 杏仁 桃仁各6個 紅花少許 酒黃連2.4克 …
中藥方劑“雞膍胵散”。處方:雞膍胵10具(微炙),桑螵蛸半兩(微炙)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菝(艸吉瓜)1兩(銼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熟干地黃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制法:上為粗散…
中藥方劑“雞膍胵丸”。處方:雞膍胵60克(微炙)黃耆60克(銼)龍骨30克 黃連15克(去須)麥門冬30克(去心,焙)土瓜根15克 熟干地黃30克。制法: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二三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小便…
中藥方劑“堅固丸”。處方:烏頭(炮裂,去皮臍)、茴香子(炒)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姜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虛勞極冷,陽氣衰弱,小便數滑遺瀝,及婦人赤白帶下。用法用量:每服15丸,空心溫酒送下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