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八仙串”。處方:干漆(炒令煙盡)5錢,丁香3錢,廣木香5錢,檀香5錢,檳榔5錢,防己1兩,黑丑(取頭末)3兩,白丑(取頭末)2兩(黑、白丑頭末和勻,分一半生用,一半炒熟用),楝樹根皮(為末)1兩(…
中藥方劑“扁鵲曾青丸”。別名:曾青丸。處方:曾青2分,寒水石3分,樸消2分,茯苓3分,大黃3分,附子3分(炮),巴豆2分。制法:上各異搗,下篩,巴豆、消相合,搗六千杵,次納附子搗相得,次納茯苓搗相得,次納大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百消丸”。別名:三仙丹、百消丸。處方:香附米(醋炒)半斤,五靈脂(揀去砂石,酒拌,曬干)半斤,黑丑1斤,白丑1斤,沉香5錢。制法: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功能主治:消癥化積,消食,順氣解…
中藥方劑“大道固腸丸”。處方:陽起石(燒1日)1兩,硫黃(水飛)1兩,赤石脂(燒通紅)1兩,白礬(枯過)1兩,肉豆蔻(醋面裹,燒熟為度)1兩,白龍骨2兩半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1兩半,干姜(炮)1兩半,木香…
中藥方劑“兜肚方”。處方:檀香1兩,排草1兩,沉香5錢,丁香5錢,丁皮6錢,廣零陵香6錢,馬蹄草6錢,白芷6錢,甘松2錢,附子2錢,乳香2錢,麝香9分。制法:上為末,和揉艾鋪綿中,用帛做成兜肚,以線釘定,勿令移…
中藥方劑“大已寒圓”。處方:蓽撥、肉桂,各四斤。干姜(炮)、高良姜,各六斤。炮制:上為細末,水煮面糊為圓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久寒積冷,臟腑虛弱,心腹廣痛,脅肋脹滿,泄瀉腸鳴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;…
中藥方劑“大已寒丸”。處方:蓽茇 肉桂各2千克 干姜(炮)高良姜3千克。制法:上為細末,水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主久寒積冷,臟腑虛弱,心腹疴痛,脅肋脹滿,泄瀉腸鳴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,陽氣暴衰…
中藥方劑“龍蟠飲”。處方:人參、當歸、枳殼、白豆蔻、丁香、木香、官桂、青皮、半夏、山楂、三棱、蠶砂、厚樸。功能主治:小兒心中刺痛未愈,而痘隨出,多因氣逆或寒積所致。用法用量:上用生姜、酒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燒脾散”。處方:赤芍藥、干姜(炮),各六兩半。良姜(油炒)十兩,甘草(炙)四兩。炮制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治脾胃虛弱,久寒積冷,心氣脾痛,冷痰翻胃,臍腹刺痛,嘔吐惡心,不思飲食,及療婦人血氣攻…
中藥方劑“三物備急丸”。別名:大黃備急丸(《醫學人門》卷七)。處方:大黃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(去皮、心,熬,外研如脂)。制法:上藥各須精新,先將大黃、干美研末,再研巴豆,與上末和勻共搗為散;或煉蜜為…
中藥方劑“消石丸”。處方:消石30克 川大黃45克(銼碎,微炒)巴豆3~7枚(去皮、心,研,紙裹,壓出油)附子22.5克(炮裂,去皮、臍)干姜22.5克《炮裂,銼)。制法: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一二百杵,丸如麻子大…
中藥方劑“五辛寬膈湯”。處方:丁香 檀香 胡椒各15克 桔梗(去蘆頭)60克 干姜(炮)105克 縮砂仁60克 甘草(炙)120克 陳橘皮(去白)15克。制法:上藥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久寒積冷,心腹刺痛,脅肋脹滿,嘔吐惡…
中藥方劑“止逆丸”。別名:止嘔丸(《普濟丸》卷一六四)。處方:沉香 丁香 水香 吳萊萸(洗,焙干)半夏(湯洗七遍,生姜汁制)各15克 水銀 硫黃各30克(二味研令砂子星盡為度)。制法:上藥為細末,以生姜汁調糊…
中藥方劑“良姜散”。處方:高良姜1斤(用好油熬熱,旋下,渫令赤色,用麩皮揩去油,銼細),丁香3兩,甘草3兩(炙赤色,銼),人參(去蘆頭)2兩半,胡椒1兩,蓽茇半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停寒積冷,心腹…
中藥方劑“感應丸”。別名:太乙神明再造丸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一)。處方:肉豆蔻 川姜(炮)百草霜各60克 木香45克 蓽澄茄 京三棱(炮)各30克 巴豆100粒(去皮、心,別研)杏仁100粒(去皮、尖,別研)酒…
中藥方劑“桂丸”。處方:硇砂(研)、肉桂、甘遂、巴豆(去心皮,勻去油)、丁香、木香、芫花(醋炒焦)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面糊為丸,如小綠豆大。功能主治:養血,去積滯。主產后痢疾,寒積,崩中漏下。年久冷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