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夏枯草湯”。處方:夏枯草6克 當歸9克 白術 茯苓 桔梗 陳皮 生地 柴胡 甘草 貝母 香附 白芍各3克 白芷 紅花各0.9克。功能主治:治瘰疬、馬刀,不問已潰來潰,或已潰日久成漏,形體消瘦,飲食不甘,寒熱如…
中藥方劑“小柴胡湯”。處方:柴胡(三錢) 人參(二錢) 黃芩(二錢) 半夏(一錢半) 甘草(一錢)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,寒熱如瘧,胸膈滿痛,小便不利,大便澀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水二鐘,生姜三片,紅棗二枚,…
中藥方劑“逍遙散”。處方:甘草(微炙赤)半兩,當歸(去苗.微炒)、茯苓(去皮.白者)、芍藥(白)、白術、柴胡(去苗),各一兩。炮制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忪頰赤…
中藥方劑“香附旋復花湯”。處方:生香附9克 旋復花(絹包)9克 蘇子霜9克 廣皮6克 半夏15克 茯苓塊9克 薏仁15克。功能主治:治伏暑、濕溫,脅痛,或咳或不咳,無寒,但潮熱,或竟寒熱如瘧狀。用法用量:用水800毫升…
中藥方劑“增損柴胡湯”。處方:北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 陳皮 川芎 白芍藥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:治產后虛羸,寒熱如瘧,食少腹脹。用法用量:每服9克,用水350毫升,加生姜5片,大棗2枚,煎至220毫升,去…
中藥方劑“滋陰除濕湯”。處方: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各3克 柴胡黃芩 陳皮 知母 貝母各2.4克 澤瀉 地骨皮甘草各1.5克。功能主治:治鸛口疽初起,朝寒暮熱,日輕夜重,狀如瘧疾。用法用量:上藥用水400毫升,加生姜3片…
中藥方劑“一柴胡飲”。處方:柴胡6克 黃芩5克 芍藥6克 生地5克 陳皮5克 甘草2克。功能主治:治外感四時不正之氣,或發熱,或寒熱,或婦人熱入血室,或產后冒風,以致寒熱如瘧,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…
中藥方劑“粱豉湯”。處方:豬腎1具(切,去筋),淡豆豉5合(綿裹),白粱米3合,蔥白(切)1升,人參1兩,當歸1兩。功能主治:產后虛羸喘乏,寒熱如瘧,名曰蓐勞。用法用量:上以水3升,煎8合,分2服。
中藥方劑“牡丹散”。處方:干漆(炒)、蘇木、鬼箭、蓬莪,各一分;甘草(半鹽湯炙.半生)、當歸、桂心、牡丹皮、芍藥、陳皮(去白)、紅花、延胡索(炒)、沒藥(別研令細)、烏藥,各一兩。炮制:上為末。功能主…
中藥方劑“秘傳神仙消痞圓”。處方:斑蝥二十個(去頭.足.翼.用糯米半升同炒.候米焦黃色為度.去米不用),巴豆(去皮.取霜)二十粒。炮制:上先將斑蝥碾為細末、卻入巴豆霜同研令勻,用米糊為圓,如小綠豆大。功能…
中藥方劑“梨漿飲”。別名:梨漿飲子。處方:青蒿(取花頭,用童便浸12次,曬干為度)、柴胡(去蘆)、人參、黃芩(去心)、前胡、秦艽(去土)、甘草(炙)。功能主治:脾積寒熱,其狀如瘧,或頭痛嘔逆,久則23歲不…
中藥方劑“桂枝麻黃各半湯”。處方:桂枝5克(去皮)芍藥 生姜(切)甘草(炙)麻黃(去節)各3克 大棗4枚(擘)杏仁(湯浸,去皮、尖及兩仁者)24枚。功能主治:治太陽病,得之八九日,如瘧狀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…
中藥方劑“桂枝麻黃湯”。處方:桂枝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赤芍藥1兩,杏仁1兩(去皮尖,麩炒黃)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陽明中風,頭痛口苦,腹滿微喘,發熱惡寒,脈浮而緊,下之即小便難者;陽明病,56日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