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搐鼻法”。別名:救苦散。處方:川芎3錢,藿香3錢,藜蘆3錢,玄胡索2錢,牡丹皮2錢,朱砂(水飛)2錢。制法:共為極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傷風寒,頭目不清并客忤。用法用量:以少許吹鼻,得嚏,則邪氣出矣。
中藥方劑“豆蔻木香丸”。處方:商枳殼1兩半(麩炒去瓤),益智1兩,玄胡1兩,雷丸1兩,荊三棱(炮赤,捶碎)1兩,蓬莪術(炮熟,捶碎)1兩,白豆蔻仁半兩,縮砂仁7錢半,青皮1兩(去白),當歸7錢半(去蘆頭),…
中藥方劑“沖和散”。別名:蒼荊散(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八)。處方:蒼術1.8千克 荊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主外感風寒挾濕,身體沉重,肢節(jié)酸疼,項背拘急,頭目不清,鼻塞聲重,伸欠淚出,氣壅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川芎散”。處方:當歸 川芎 柴胡 白術 芍藥各3克 山梔(炒)3.6克 牡丹皮 茯苓各2.4克 蔓荊子甘草各1.5克。功能主治:養(yǎng)血清肝,疏風散熱。主手足少陽經(jīng)血虛瘡證;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;或頭目不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清氣散”。處方:羌活1錢5分,獨活1錢5分,柴胡1錢5分,前胡1錢5分,防風1錢5分,黃芩1錢5分,黃連1錢5分,川芎1錢半,茯苓1錢半,桔梗1錢半,枳殼1錢半,荊芥8分,甘草4分。功能主治:風熱上攻,頭…
中藥方劑“海仙丸”。處方:船板青5兩,酥油餅末1兩半。制法:上為細末,稀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解諸大毒。主諸伏熱,頭目不清,神志昏塞。用法用量:每服4050丸,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中藥方劑“紅綿散”。處方:白僵蠶(去絲嘴)2兩(炒),天麻1兩,天南星2兩(切薄片,油焙黃),蘇木節(jié)2兩半(別研)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小兒風濕體熱,頭目不清。用法用量:《三因》有白術。 傷風有表證發(fā)…
中藥方劑“金箔十珍丸”。處方:金箔(五片) 銀箔(五片) 丹砂(一兩.與金銀箔共研) 琥珀(別研.一分) 玳瑁(鎊.一分) 珍珠(別研.一分) 犀角(鎊.一分) 硼砂(別研.一分) 龍腦(別研.一分) 牛黃(別研.…
中藥方劑“雞蘇丸”。處方:雞蘇葉250克 荊芥穗30克 防風(去蘆頭)30克 黃耆(生用)生干地黃 桔梗(去蘆頭,炒)各15克 甘草 川芎 甘菊花各7.5克 腦子1.5克(別研)。制法:上藥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30克作10丸。…
中藥方劑“清神養(yǎng)營湯”。處方:麥門冬 當歸各3.6克 川芎3克 白芷2.1克 薄荷 甘菊 羌活 梔子各1.5克 甘草1.2克 升麻0.6克。功能主治:治頭目不清利。用法用量:上銼作一貼,加生姜3片,茶少許,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清咽消腫飲”。處方:甘草 玄參 前胡 薄荷 牛蒡子 梔子 黃連 石膏 連翹 荊芥 防風 桔梗。功能主治:疏風清熱,利咽消腫。治風熱上涌,頭目不清,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天門冬煎”。處方:天門冬(去心)60克 麥門冬(去心)60克 款冬花(去枝梗)桔梗(去蘆頭)紫菀(去土)白前各30克(六味為細末)生地黃汁300毫升 杏仁30克(去皮、尖,研如膏)白蜜300毫升。制法:上藥…
中藥方劑“三仙丸”。處方:天南星(生,去皮)半夏(沸湯泡七遍)各150克(二味碾為細末,用生姜汁和,不可太軟,但手捏得聚為度,攤在篩內,用楮葉蓋之,令發(fā)黃色,曬干收之)香附子(略炒,去毛)150克。制法:…
中藥方劑“十味導痰湯”。處方:半夏(姜制)7.5克 茯苓4.5克 陳皮(略去白)3克 甘草(炙)3克 生姜3片 烏梅肉半個 南星 枳實 羌活 天麻 蝎尾。功能主治:治痰濕上盛,頭目不清。用法用量:水煎去渣,臨服入雄黃末…
入駐
企業(yè)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(chǎn)品
為您提供專業(yè)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