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除濕湯”。處方:半夏麹(炒.一錢半) 厚樸(姜制.一錢半) 蒼術(米泔浸.二錢) 藿香(一錢) 陳皮(去白.一錢半) 白茯苓(去皮.二錢) 白術(二錢) 甘草(一錢)。功能主治:治寒濕所傷,身體重著,…
中藥方劑“參附滲濕湯”。別名:滲濕湯。處方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附子(炮)、干姜(炮)、桂枝、芍藥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坐臥濕地,雨露所襲,身重腳弱,關節疼痛,發熱惡寒,小便不利,大便溏泄。膚腠不密,…
中藥方劑“參濕湯”。處方:蒼術(制)、白術、甘草(炙),各二錢。茯苓、干姜(炮),各四錢。陳皮、丁香,各一錢。功能主治:治寒濕所傷,身重腰冷,如坐水中,小便或澀或利,大便溏泄,皆因坐臥濕處,或因雨露…
中藥方劑“和陰益陽湯”。處方:當歸2錢,白芍(酒炒)1錢半,白術2錢,茯苓1錢半,人參(少者以淮山藥炒)3錢,甘草(炙)1錢,陳皮1錢,半夏1錢半,砂仁(炒,研)8分,藿香1錢,生姜(煨)1錢,大棗3個。功能主…
中藥方劑“回天大補膏”。處方:人參6兩,白術4兩,白茯苓3兩,當歸4兩,白芍4兩,川芎2兩,生地1斤,熟地1斤,天冬5兩,麥冬5兩,知母3兩,八制香附8兩,紅花1兩,山藥2兩,自制龜膠4兩,清阿膠4兩,鱉膠4兩,玄…
中藥方劑“普賢丸”。處方:龍骨(煨)黃連 茱萸 蓬術各等分(同炒色變為度)。制法:上為細末,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脾胃氣弱,飲食不化,大便溏泄。用法用量:每服50丸,空腹時用石菖蒲湯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滲濕湯”。處方:白術(三錢) 干姜(炮 一錢) 白芍藥(一錢) 附子(炮.去皮臍.一錢) 白茯苓(去皮.一錢) 人參(一錢) 桂枝(不見火.半錢) 甘草(炙.半錢)。功能主治:治坐臥濕地,或為雨露所襲,…
中藥方劑“退黃丸”。處方:青礬60克(鍋內溶化,入陳黃米3千克,用醋拌勻,慢火炒令煙盡為度)平胃散180克。制法:二藥同炒少頃,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運脾化濕。治脾胃不健,氣滯濕蘊所致之萎黃…
中藥方劑“四妙丸”。別名:四炒丸(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三)。處方:肉豆蔻30克(用鹽酒浸破故紙同炒干燥,不用故紙)山藥30克(酒浸,與北五味子同炒干燥,不用五味子)厚樸60克(去粗皮,青鹽30克同炒黑色,青鹽不…
中藥方劑“新定拯陽理勞湯”。別名:拯陽湯(《證治匯補》卷二)、救陽理癆湯(《馮氏綿囊)卷一)。處方:黃耆(酒炒)6克 人參(去聲)6克 肉桂2.1克(去皮)當歸(酒炒)4.5克 白術3克(土炒)甘草1.5克(酒炒)…
中藥方劑“香砂六君子丸”。別名:香砂六君丸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一部)。處方:廣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黨參60克 炒白術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廣皮30克 制半夏60克。制法:共研細末,每料用生姜、棗子…
中藥方劑“香砂六君丸”。處方:木香70g 砂仁80g 黨參100g 白術(炒)200g 茯苓200g 炙甘草70g 陳皮80g 半夏(制)100g。性狀:為黃棕色的水丸;氣微香,味微甜、辛。炮制:上八味,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。另取生…
中藥方劑“資生丸”。處方:白術(米泔水浸,用山黃土拌,蒸九次,曬九次,去土,切片,焙干)90克 人參(去蘆,人乳浸透,飯鍋上蒸熱)90克 白茯苓(去粗皮,水飛,去筋膜,人乳拌,飯鍋上蒸,曬干)45克 橘紅 山…
中藥方劑“利水實脾湯”。處方:蒼術 白術 茯苓 陳皮 豬苓 澤瀉 滑石 香附 撫芎 厚樸 砂仁各2.4克 甘草0.9克。功能主治:治脾虛生濕,土不制水,面目浮腫,胸滿喘急,大便溏泄,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:上藥加生姜3片,…
中藥方劑“健脾資生丸”。處方:潞黨參3兩,炒白扁豆1兩5錢,豆蔻仁8錢,川黃連(姜汁炒)4錢,炒冬術3兩,蓮子肉2兩,六神曲2兩,白茯苓2兩,廣橘紅2兩,山楂肉(蒸)1兩5錢,炙甘草1兩5錢,芡實1兩5錢,廣藿香1…
中藥方劑“果附湯”。處方:草果仁、附子(炮,去皮臍)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氣虛瘧疾,寒多熱少,或單寒者。脾寒瘧疾不愈,振寒少熱,面青不食,或大便溏泄,小便反多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每服半兩,水1盞,加生…
中藥方劑“安腎圓”。處方:肉桂(去粗皮.不見火)、川烏(炮.去皮.臍),各十六兩;桃仁(麩炒)、白蒺藜(炒.去刺)、巴戟(去心)、山藥、茯苓(去皮)、肉蓯蓉(酒浸.炙)、石斛(去根.炙)、白術、破故紙,各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