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純陰化陽湯”。處方:熟地1兩,玄參3兩,肉桂2分,車前子3錢。功能主治:陰虧之至,小便不通,目睛突出,腹脹如鼓,膝上堅硬,皮膚欲裂,飲食不下,獨口不渴,服甘淡滲泄之藥皆無功效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…
中藥方劑“對星香散”。處方:牛膽南星24克 木香3克。制法: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:化痰利氣。主中風體肥痰盛,口不渴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10克,加生姜10片,用水300毫升,煎至210毫升,溫服。備注:方中南星能祛風定驚,…
中藥方劑“二陳竹瀝膽星湯”。處方:熟半夏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膽星、竹瀝。功能主治:挾痰發狂。中脘有痰,胸膈痞滿,迷塞包絡,口出無倫語,癥似陽狂,但唇不焦,口不渴,舌有滑胎,關脈洪滑。用法用量:寒涼凝…
中藥方劑“葛根加半夏湯”。處方:葛根12克 麻黃9克(去節)甘草6克(炙)芍藥6克 桂枝6克(去皮)生姜6克(切)半夏9克(洗)大棗12枚(擘)。功能主治:發汗解表,舒筋止嘔。治外感風寒,頭痛,項背強直拘急,無…
中藥方劑“黃芩滑石湯”。處方:黃芩9克 滑右9克 茯苓皮9克 豬苓9克 大腹皮6克 白蔻仁3克 通草3克。功能主治:清熱利濕。治濕溫病,身疼痛,口不渴,或渴不多飲,汗出熱解,繼而復熱,舌苔淡黃而滑,脈緩。用法用量…
中藥方劑“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”。別名:甘姜苓術湯(《金匱要略》卷中)、腎著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)。處方:甘草 白術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。功能主治:溫脾勝濕。治身勞汗出,衣里冷濕,致患腎著,身重,…
中藥方劑“甘草麻黃湯”。別名:麻黃甘草湯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四)。處方:甘草6克 麻黃12克。功能主治:治里水。身體面目悉腫,腰以上腫甚,身微熱,口不渴,無汗,小便不利者。用法用量:上二味,以水500毫…
中藥方劑“藿樸夏苓湯”。處方:杜藿香6克 真川樸3克 姜半夏4.5克赤苓9克 光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末1.8克 豬苓4.5克 淡香鼓9克 建澤瀉4.5克。功能主治:理氣化濕,疏表和中。治濕溫初起,惡寒無汗,身熱不揚,肢…
中藥方劑“寒戰咬牙湯”。處方:人參、丁香、肉桂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術、楂肉、豆蔻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痘出頂陷灰白,寒戰咬牙,口不渴,大便瀉者。用法用量:生姜為引,木香磨水沖服。
中藥方劑“加生化腎湯”。處方:熟地4兩,生地2兩,肉桂3分。功能主治:陰虧之至,小便不通,目睛突出,腹脹如鼓,膝以上堅硬,皮膚欲裂,飲食不下,口不渴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通關丸”。別名:滋腎丸(《蘭室秘藏》卷下)、知母黃柏滋腎丸、大補滋腎丸(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六)。處方:黃柏(去皮,銼,酒洗,焙)知母(銼,酒洗。焙干)各30克 肉桂1.5克。制法:研為細末,熱水為…
中藥方劑“陽和湯”。處方:熟地黃30克 麻黃1.5克 鹿角膠9克 白芥子6克(炒,研)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.5克。藥理作用:對結核菌的抑制作用 《中成藥研究》1981(11):41,據對5例頑固結核病例的痰培養進行抑…
中藥方劑“香蘇平胃散”。處方:陳皮(去白)厚樸(姜汁炒,銼)蒼術(米泔水浸二日,焙干,炒)甘草(銼,炒)藿香 紫蘇。功能主治:治濕氣嘔吐。胸前滿悶,頭重身重,面目浮腫,嘔惡而吐,口不渴,吐多痰涎,身熱…
中藥方劑“決水湯”。處方:車前子30克 茯苓60克 王不留行15克 肉桂0.9克 赤小豆9克。功能主治:治水腫日久,遍身手足俱脹,面目亦浮,口不渴而皮毛出水,手按其膚如泥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加減益胃升陽滲濕湯”。處方:人參3錢,白術5錢,黃耆3錢,茯苓1錢,益智仁1錢,蒼術1錢,澤瀉1錢,附子5分,炮姜5分,炙甘草5分,升麻5分,防風5分。功能主治:脾虛不運,脈沉微,脾泄不止,日夜十二三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