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導赤片”。處方:大黃270兩,滑石粉72兩,茯苓(去皮)72兩,生地黃144兩,梔子216兩,木通72兩。制法:上取大黃為細末,與滑石粉混合;茯苓為粗末,用7倍量25%乙醇按滲漉法提取,并濃縮為稠液約80兩;…
中藥方劑“地骨皮露”。處方:地骨皮1斤。制法:用蒸氣蒸餾法,每斤吊成露5斤。功能主治:清熱解煩。主骨蒸內熱。用法用量:每用4兩,隔水溫熱飲服。小兒酌減。
中藥方劑“防風通圣丸”。處方:防風50g 荊芥穗25g 薄荷50g 麻黃50g 大黃50g 芒硝50g 梔子25g 滑石300g 桔梗100g 石膏100g 川芎50g 當歸50g 白芍50g 黃芩100g 連翹50g 甘草200g 白術(炒)25g。性狀:為白色至灰白…
中藥方劑“防風飲子”。處方:細辛3分,蔓荊子3分,葛根5分,防風5分,當歸身7分半,炙甘草1錢,黃連1錢,人參1錢。制法:上銼,如麻豆大,都作一服。功能主治:去內熱火邪。主倒睫拳毛;白眼痛。用法用量:《原機啟…
中藥方劑“二柴胡飲”。處方:陳皮1錢半,半夏2錢,細辛12錢,厚樸1錢半,生姜37片,柴胡1錢半或23錢,甘草8分。功能主治:四時外感,或其人元氣充實,臟氣素平無火,或時逢寒勝之令,本無內熱等證者。用法用量:水1…
中藥方劑“二生丹”。別名:二黃散。處方:大懷熟地3錢,錦紋大黃3錢。制法:上2味,放新瓦上焙炙焦黃,為末,陳煮酒泛丸。功能主治:婦人經水不通,內熱,干血癆癥。用法用量:每用6錢,虛弱者減半,于五更雞鳴時,用…
中藥方劑“肝腎丸”。處方:當歸 白芍藥 天門冬 生地黃。制法:上藥研末,煉蜜為丸。功能主治:治肝腎陰虛,小便不利,內熱神衰,肌肉黑瘦,下午咳嗽,脈細數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6~9克,溫開水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婦科白帶丸”。處方:太子參2兩,牡蠣4兩,鱉甲4兩,瞿麥4兩,蓮子4兩,芡實4兩,龍骨2兩,豆腐巴5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,和雞蛋清10只糊為丸。功能主治:婦人赤白帶下,經水不調,四肢無力,腰酸,胸悶,頭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五苓散”。處方:豬苓、澤瀉、白術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黃連、訶子、升麻、木香、藿香、粳米。功能主治:內熱,或傷食作瀉而臭,手足心熱,小便赤澀,瘡痘紅綻焮發者。
中藥方劑“黃連消毒飲”。處方:川連、連翹、山梔、生草、川柏、牛蒡、淡芩。功能主治:胎毒,內熱口干,煩躁甚。處方:柴胡、黃連、黃芩、連翹、防風、荊齊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桔梗(倍)、枳殼、牛蒡、射干、甘草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積殼湯”。處方:川黃連、枳殼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積熱便結,內熱煩躁,口苦舌干,小便赤澀,夜臥不寧,腹中脹悶,胸前苦濁,大便不行,脈右關細數,由大腸積熱所致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固經湯”。處方:黃柏1錢5分,白芍1錢5分,條芩1錢,龜版(炒珠)2錢,樗白皮5分,香附5分,阿膠8分,地榆8分,黃耆8分。功能主治:婦人陰虛內熱,經水過多不止,或先期,或后期。用法用量:體弱者,減黃…
中藥方劑“國老丸”。處方:生甘草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功能主治:內熱便血,或血痔下血。用法用量:每服7丸,清湯送下。即日愈。處方:生甘草、炙甘草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以生蜜、熟蜜各等分為丸,…
中藥方劑“黃耆湯”。處方:黃耆60克(銼)知母30克 石膏60克 白芍藥30克 麥門冬30克(去心)甘草15克(炙微赤,銼)白茯苓30克 桂心30克 川升麻30克 熟干地黃30克 人參30克(去蘆頭)。制法:搗粗羅為散。功能主治…
中藥方劑“黃耆葛根湯”。處方:黃耆1兩,葛根5錢。功能主治:酒郁,內熱惡寒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大汗而愈。各家論述:《醫略六書》:酒資濕熱,得氣化行,自可免于酒病焉。今氣虛不能自運其濕熱,故以黃耆補氣,即…
中藥方劑“蔣氏肥兒丸”。處方:蕓白術(土炒)4兩,陳皮(炒)4兩,香附(鹽水炒)4兩,厚樸(姜汁炒)4兩,枳實(麩炒)4兩,檳榔4兩,神曲(炒)4兩,麥芽(炒)4兩,澤瀉4兩,菔子(炒)4兩,山楂肉(炒)4兩…
中藥方劑“解暑散”。處方:香薷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黃連1錢,白術1兩,白扁豆1錢,白豆蔻1粒。功能主治:散其內熱而消暑。主行役負販,馳驅于烈日之下,感觸暑氣,致令中暍,一時猝倒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1劑即…
中藥方劑“解氛散”。處方:地骨皮1兩,丹皮5錢,沙參5錢,白芥子3錢,山藥1兩。功能主治:清骨中之熱,補腎中之陰。主婦人腎水虧虛,骨髓內熱,口干舌燥,骨蒸夜熱,遍體火焦,咳嗽吐沫,斷難生子。用法用量:水煎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