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集成沆瀣丹”。別名:沆瀣丸、沆瀣丹。處方:杭川芎(酒洗)9錢,錦莊黃(酒洗)9錢,實黃芩(酒炒)9錢,厚黃柏9錢(酒炒),黑牽牛(炒,取頭末)6錢,薄荷葉4錢5分,粉滑石(水飛)6錢,尖檳榔7錢5分…
中藥方劑“化積健脾湯”。別名:消積化聚湯。處方:陳皮、厚樸、蒼術、半夏、香附、枳實、青皮、山楂、檳榔、茯苓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兒有積滯,面目黃腫,夜間身熱,肚熱尤甚,腹痛覆臥;或大便閉塞,小便如油,發黃…
中藥方劑“解惡神丹”。別名:解毒神丹。處方:金銀花3兩,生甘草5錢,白礬5錢,白芷3錢。功能主治:解惡,化毒。主中惡。犯蛇毒之氣與各蟲之毒氣,其癥肚脹腹大,氣滿口喘,身如燥裂而不可忍之狀,大便閉結,小便黃…
中藥方劑“解毒天漿散”。別名:解毒大黃散(《嵩崖尊生》卷六)。處方:石決明(生研),僵蠶 川山甲(土炒)防風 連翹 羌活 乳香 甘草 金銀花 黃連 歸尾各3克 大黃9克 天花粉(新鮮未曬者)120克(石臼內搗爛,投…
中藥方劑“救產益母丸”。別名:救產丸。處方:益母草8兩,香附4兩(鹽、醋、酒、童便制),蒼術4兩(米泔浸,炒),澤蘭葉4兩,桃仁4兩(去皮尖,麩炒,雙仁勿用),延胡4兩(酒炒),當歸2兩,川芎2兩,牛膝2兩(…
中藥方劑“救土通腸湯”。處方:玄參2兩,當歸1兩,生地1兩,知母1錢,厚樸1錢,升麻5分,大麻子30粒。功能主治:脾火作祟,大便閉結,口干唇裂,食不能消,腹痛難忍,按之益痛,小便短澀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2劑大…
中藥方劑“救急避瘟散”。處方:皂角2錢4分,朱砂1錢7分,雄黃1錢7分,細辛2錢,貫眾2錢,麻黃1錢4分,木香1錢4分,桔梗1錢4分,白芷1錢4分,半夏1錢4分,藿香1錢4分,薄荷1錢4分,枯礬1錢4分,防風1錢4分,甘草1…
中藥方劑“橘皮麻仁丸”。處方:橘皮 杏仁 麻仁各90克 郁李仁15克。制法:上以橘皮為末,三仁俱搗,將棗煮取肉,同搗和丸。功能主治:治噎膈血少,大便閉結。用法用量:每服40~50丸,枳實湯下。
中藥方劑“開滯膏”。處方:車前1兩,滑石1兩,大云1兩,木通1兩,烏梅1兩,杏仁1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,用分蔥半斤,搗爛取汁2碗,蜜1斤,和藥共搗成膏。功能主治:酒病成蠱,小便閉塞。用法用量:常服。先下藥,一會…
中藥方劑“空腸丸”。處方:麻仁、厚樸、枳殼、大黃、杏仁、川烏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功能主治:肺臟虛熱,大便閉結。用法用量:米飲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加味術桂湯”。處方:白術1兩,肉桂1錢,甘草1分,人參2錢,丁香1錢。功能主治:格陽不宣,腎經寒邪太盛,上假熱而下真寒,致1時關格,大小便閉結不通,渴飲涼水,少頃即吐,又飲之又吐,面赤唇焦,粒米…
中藥方劑“清肺飲子”。別名:清肺散(《證治準繩·類方》卷六)。處方:燈心0.3克 通草0.6克 澤瀉 瞿麥 琥珀各1.5克 萹蓄 木通各2克 車前子(炒)3克 茯苓(去皮)6克 豬苓(去皮)9克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…
中藥方劑“潤燥攻下湯”。處方:生首烏 鮮生地 鮮石斛 大黃 元明粉 甘草。功能主治:潤燥通便。治秋燥,熱緒在腑,昏譫妄笑,斑色紫黑,便閉腹脹,頻轉矢氣,舌黑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備注:方中首烏、生地、石斛、…
中藥方劑“濡腸飲”。別名:濡腸湯。處方:熟地2兩,當歸1兩,肉蓯蓉1兩。功能主治:補腎水,潤大腸。主腎虛大便閉結,口干舌燥,咽喉腫痛,頭目昏暈,面紅煩躁。用法用量:濡腸湯(《惠直堂方》卷二)。處方:生地1兩…
中藥方劑“濡腸湯”。處方:熟地1兩,當歸1兩,升麻5分,牛膝3錢。功能主治:腎虛大便閉結,口干舌躁,咽喉腫痛,頭目昏暈,面紅煩躁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三仁承氣湯”。處方:大麻仁9克(炒香)松子仁9克(研透)小枳實4.5克(炒香)大腹皮6克 光杏仁9克(勿研)生川軍3克(蜜炙)油木香1.5克 豬胰(略炒)3克。功能主治:治胃燥脾約,波枯便閉。
中藥方劑“四子調中湯”。處方:青皮1.5克(去瓤,麩炒)陳皮1.5克 枳實(麩炒)3克 香附(炒)3克 黃連(姜汁炒)2.1克 半夏(姜汁炒)6克 瓜蔞仁(炒)3克 蘇子(炒)白芥子(炒)桃仁(去皮、尖)各4.5克 茯苓…
中藥方劑“搜風散”。處方:大黃(剉.半兩) 郁李仁(去皮.半兩) 川芎(一兩) 枳殼(麩炒.一兩) 麻子仁(一分) 檳榔(一枚) 木香(一分) 旋覆花(一兩) 防風(一兩) 青皮(去白.焙.一分) 牽牛(取頭末二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