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清熱消毒散”。別名:清熱消毒飲(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)、黃連消毒飲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六)。處方:黃連(炒)山梔(炒)連翹 當歸各3克 川芎 芍藥 生地黃各4.5克 金銀花6克 甘草3克。功能主治:清…
中藥方劑“升陷湯”。處方:生黃耆18克 知母9克 柴胡4.5克 桔梗4.5克 升麻3克。功能主治:治胸中大氣下陷,氣短不足以息,或努力呼吸,有似乎喘,或氣息將停,危在頃刻。兼見寒熱往來,或咽干作渴,或滿悶怔忡,或…
中藥方劑“銀鎖匙”。處方:天花粉24克 玄參30克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止煩渴,退口燒。治喉風心煩,口干作渴。用法用量:每于食后用井花水調服6克。
中藥方劑“梔子飲”。處方:梔子(炒黑)白芍(炒)黃芩(炒)柴胡 陳皮 當歸 甘草 神曲(炒)麥芽(炒)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腹痛因熱而作,面赤作渴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竹葉黃耆湯”。處方: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(煨)芍藥 人參各3克。功能主治:治氣血兩虛,胃火盛而作渴,以及癰疽、發背、諸瘡之大渴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處方:人參2.4…
中藥方劑“紫草承氣湯”。處方:厚樸60克 大黃120克 枳實30克 紫草30克。制法:上藥研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泄熱解毒。治身熱,脈數大,便秘而腹脹,屬熱毒壅遏者;及瘡未出而喘息腹脹,大便不通,煩躁作渴,譫語不安者…
中藥方劑“玉液散”。處方:瓜萎根 知母 貝母(去心,炒)各30克 甘草(炙)15克 人參15克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治久近喘嗽,口干作渴。用法用量:每服6克,先熔下黃蠟6克,同入米飲調下,食后服。
中藥方劑“木香大安丸”。處方:木香6克 連翹5克 黃連9克 陳皮9克 白術9克 枳實5克 山楂5克 炒神曲5克 炒麥芽5克 砂仁5克 炒萊菔子5克。制法:為末,神曲煮糊為丸。功能主治:消食導滯。治小兒食滯,頭溫腹熱,大便…
中藥方劑“涼膈白虎湯”。處方:涼膈散合白虎湯。功能主治:上焦積熱,肺脹而咳,胸高上氣而渴。火熱刑金作喘;胃熱口干舌燥作渴,面赤唇紅。
中藥方劑“九味蘆薈丸”。處方:蘆薈15克 胡黃連 當歸 龍膽草(酒浸炒)芍藥 川芎 蕪荑各30克 木香 甘草(炙)各9克。制法:上藥為末,茯神糊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;目生云翳;瘰癘耳內生瘡,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五苓湯”。處方: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厚樸(炒)、山楂、白茯苓、白芍(炒)、麥芽(炒)、扁豆、豬苓。功能主治:夏秋時霍亂吐瀉,有伏暑在內,面赤唇紅,作渴。用法用量:原書治上癥,兼服六一散。
中藥方劑“加減四順飲”。處方:歸尾、枳殼、木通、大黃(酒炒)、生地、紫草茸、麥冬、干葛、滑石、連翹子、天花粉、薄荷葉。功能主治:天痘,火邪內甚,發熱作渴,時時飲水,面赤唇焦,大便秘結,小便赤者。用法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濟心丹”。處方:人參5錢,炒棗仁5錢,熟地1兩,玄參1兩,麥冬1兩,丹皮1兩,蓮子心3錢,茯苓3錢。功能主治:心腎受勞火動,陽舉不倒,胸中煩躁,口中作渴,兩目紅腫,飲之以水不解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參耆術附湯”。處方:人參3錢,黃耆2錢5,白術2錢,附子5分,木香5分,當歸1錢5分,川芎1錢,陳皮(炒)1錢,甘草(炙)1錢,豆蔻(煨)1個,茯苓1錢半,干葛1錢半,訶子2個,芍藥1錢5分,糯米300粒…
中藥方劑“歸麥榆草湯”。處方:生甘草60克 當歸30克 麥冬30克 地榆15克。功能主治:治鹽鹵中毒,口咸作渴,腹中疼痛,身倦腳縮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