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脾肉豆蔻丸”。別名:大肉豆蔻丸。處方:肉豆蔻1兩(去皮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術3分,石斛1兩(去根),肉桂1兩半(去粗皮),丁香半兩,蓽茇3分,椒紅3分(微炒),訶黎勒2兩(煨,用皮)…
中藥方劑“補脾清痢飲”。處方:甜于術2錢,炒白芍5錢,云苓5錢,車前子3錢,五谷蟲1錢5分,甘草5分,神曲1錢5分(炒),枳殼1錢。功能主治:小兒痘疹后,脾虛下痢,面色黃白手足涼,舌苔微白者。用法用量:煨廣木香…
中藥方劑“補陽消瘧丹”。處方:人參5錢,鱉甲1兩,白術1兩,茯苓1兩,當歸7錢,白芍7錢,柴胡1錢,枳殼1錢,檳榔1錢。功能主治:瘧疾忽為下痢,欲發汗則身已亡陰,欲祛邪則下已便濁物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各家論…
中藥方劑“補陰升提湯”。處方:人參30克 熱地30克 白芍90克 茯苓30克 升麻6克 甘草3克 山藥30克 北五味子9克 山茱萸30克 訶黎勒9克。功能主治:主下痢傷陰,虛陽上浮,大便純血,色如陳腐屋漏之狀,肛門大開,不能…
中藥方劑“白術和中湯”。處方:當歸(酒洗)2錢5分,白芍(土炒)1錢,白術(去蘆,土炒)2錢,白茯苓(去皮)2錢,陳皮1錢,黃芩(炒)1錢,黃連(炒)8分(有紅者多加),甘草5分,木香少許。制法:上銼。功能主…
中藥方劑“白術神曲丸”。處方:白術、神曲末、甘草、干姜、枳實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脾胃氣微,不能下食,五內中冷及微下痢。用法用量: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空腹以溫酒送下。 腹…
中藥方劑“白樹雞粥”。處方:白樹雞3兩(洗澤,細切,一名白木耳),米3合,薤白5合(切)。功能主治:腸滑,赤白下痢。用法用量:上相和于豉汁中,煮作粥,空心食之。
中藥方劑“白礬丸”。處方:白礬灰3錢,田父3分(燒灰),蛇蛻皮1條(炒令微黃),青黛1分(細研),鶴虱1分,朱砂1分(細研),麝香1錢(細研),蘆薈3分(細研),莨菪子1分(水淘去浮者,水煮,令芽出,炒黑色…
中藥方劑“碧玉散”。處方: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。制法:前二味為細末,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。功能主治:祛暑清熱。主夏傷暑熱,身熱吐瀉,下痢赤白,癃閉淋痛;或兼見目赤咽痛,口舌生瘡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…
中藥方劑“半夏甘桂湯”。處方:桂枝、半夏、茯苓、桔梗、米仁、骨脂、干姜、澤瀉。功能主治:少陰傷寒,咽痛,下痢,脈沉細,舌白不渴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柏公湯”。處方:柏皮3兩,黃芩2兩,黃連1兩。功能主治:傷寒下痢,亦治久血熱痢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通口服。 腹痛,加山梔子;小便不利,加赤茯苓、阿膠。
中藥方劑“檳芍順氣湯”。別名:檳榔順氣湯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)。處方:檳榔 芍藥 枳實 厚樸 大黃。功能主治:行氣通腑,清熱解毒。主下痢膿血,里急后重,發熱口渴,心腹痞滿,嘔而不食,苔黃脈數。用法用量…
中藥方劑“白頭翁湯”。處方:白頭翁15g 黃柏12g 黃連6g 秦皮12g。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熱毒痢疾。腹痛,里急后重,肛門灼熱,下痢膿血,赤多白少,渴欲飲水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(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…
中藥方劑“蔥白豉湯”。別名:香豉飲。處方:蔥白1升,豉2升,干姜5兩,甘草2兩。功能主治:服石,因失食發,飲酒過醉發。乳石發,下痢。用法用量:香豉飲(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八四)。別名:蔥豉湯。處方:蔥白半斤,豉2…
中藥方劑“赤地利丸”。處方:赤地利2兩,阿膠2兩(炙令燥),赤石脂2兩,當歸1兩半(切,焙),干姜(炮)1兩半,地榆1兩(炙,銼),茜根1兩,木香半兩,黃連(去須,炒)3兩。制法:上為末,以米醋2升,入藥末1…
中藥方劑“赤石禹余糧湯”。處方:赤石、禹余糧,各四錢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下痢不止,熱在下焦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水二鐘,煎至一鐘,不拘時服。
中藥方劑“赤石脂散”。處方:赤石脂(煅)、甘草,各五兩;縮砂仁二十兩,肉豆蔻(面裹.煨熟)四十兩。炮制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治腸胃虛弱,水谷不化,泄瀉注下,腹中雷鳴,及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腸滑腹痛,遍數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