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涼膏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八:清涼膏
梔子仁7.5克 黃連7,5克(去須)生地黃60克 蔥白10枚(擘)白芷7.5克 黃蠟15克 清麻油120克
上藥細銼。于油鍋中煎,以地黃焦黑為度,綿濾去滓,澄清,再于鍋中入蠟,慢火熬,候蠟消,傾于瓷盒內。
治燙傷,燒傷。
用時涂于瘡面。
《中藏經·附錄》:清涼膏
川當歸 香白芷 木鱉子肉 白及 芍藥 黃柏 白蘞各30克 乳香(別研)膩粉各少許 白膠少許 黃丹90克
上用清麻油300克,煎前六味,候紫色,去之;入槐、柳枝各22厘米,再煎少頃,又去之;入黃丹150克,熬成;入乳香等,重綿濾,入罐子內貯之。
治發背。
先服白散子下之,次用此藥貼之。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三四:清涼膏
生山芋
上一味,不拘多少,去皮,研爛成膏。
治燙傷,燒傷。
涂于患處,疼痛立止,不成瘢痕。
《證治準繩·類方》卷七:清涼膏
生南星 薄荷葉各15克 荊芥 百藥煎各9克
上藥為末。
治眼目紅赤腫脹,不能開合,痛如針刺,悶熱淚如雨。
用冷水調成膏,貼眼角上。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清涼膏
石灰60克
治燙傷,燒傷,痛不可忍者。
用水500毫升,攪混澄清,取清汁125毫升,加香油60毫升,以筷子攪打千百下如糊,取面上稠者,涂擦傷處。
《趙炳南臨床經驗集》:清涼膏
當歸30克 紫草6克 大黃面4.5克 香油500克 黃蠟120~180克
以香油浸泡當歸、紫草三日后,用微火熬至焦黃,離火,將油濾凈去滓,再人黃蠟加火熔勻,待冷后加大黃面攪勻成膏。
清熱解毒,涼血止痛。治燙傷、燒傷等清潔瘡面;多型紅斑(血風瘡)、牛皮癬(白疕)等炎癥性干燥脫屑皮損。
外敷患處。
陰瘡、陰疽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