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香連丸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:加味香連丸
黃連2兩(一半姜汁炒,一半芒硝水炒),木香1兩,大黃(酒蒸九次)1兩,青皮(炒)1兩,枳殼(炒)1兩,黃芩(炒)1兩,白芍2兩(酒炒),甘草5錢。
姜汁、神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赤白痢。
每服70-80丸,空心服。赤痢用苦茶,白痢用姜湯送下。
《胎產(chǎn)要訣》卷下:加味香連丸
黃連5兩(切片,用吳茱萸7錢,水2鐘,煎汁1鐘,浸黃連,炒燥用),厚樸(姜制)6錢,陳皮6錢,木香1兩,甘草4錢。
上藥各為末,米醋糊為丸。
產(chǎn)后痢疾,赤白膿血,里急后重,腹痛。
米飲送下。如患腹痛后重,先服兩次,復(fù)將合成之末分2兩,加生大黃6錢,研末,醋糊為丸,服之痢減即止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加味香連丸
黃連6兩,木香4兩,檳榔2兩,枳殼(炒)4兩,吳萸(炙)2兩,黃芩4兩,厚樸(炙)4兩,黃柏2兩,白芍4兩,玄胡(炙)2兩,當(dāng)歸2兩,甘草1兩。
上為細(xì)末,過羅,用冷開水泛為小丸。
祛濕散寒,導(dǎo)滯化痢。主過食生冷,濕熱凝結(jié),腹痛下墜,紅白痢疾。
每服2錢,日服2次,溫開水送下。
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三十六引《祁門》:加味香連丸
黃連40兩(去毛凈,10兩銼如豆大,用吳茱萸5兩泡去苦水,煎湯2碗,泡黃連同茱萸,干去萸,用連炒赤色。又以10兩用好酒炒赤色。又以10兩醋炒赤色。又以10兩童便炒赤色),廣木香10兩(銼),石蓮肉5兩,肉豆蔻2兩5錢(面包煨)。
上為細(xì)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冷熱不調(diào),下痢赤白,膿血相雜,里急后重。
每服80丸,空心以飲湯送下。
《扶壽精方》:加味香連丸
黃連(炒)10兩,大黃4兩(酒蒸),木香2兩,檳榔1兩。
上為細(xì)末,陳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痢疾。
每服70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《胎產(chǎn)秘書》卷下:加味香連丸
香連丸加蓮肉粉1半。
產(chǎn)后痢疾。
為丸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:加味香連丸
大川黃連4兩(酒炒),廣木香5錢,真沉香5錢(同上忌火),吳茱萸8錢(水泡,炒),肉豆蔻5錢(面包煨)。
上為末,荷葉湯法為丸。
一切新久痢疾。
每服大人2錢,小兒1錢,空心米飲湯送下。
《方癥會要》卷二:加味香連丸
黃連10兩(吳萸、酒炒),木香(不見火)2兩,檳榔2兩,枳殼1兩,陳皮1兩。
痢疾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服。
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卷七:加味香連丸
黃連4兩(用吳萸水炒過),木香1兩,阿芙蓉2錢。
上為末,陳米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便泄不收,諸方不效,臨危者。
每服20-30丸,急將蓮肉煎湯送下。被蓋取睡。
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五:加味香連丸
黃連2兩(炒),吳茱萸(滾水泡,炒)2兩,木香1錢,白豆蔻(帶殼,面裹火煨)1錢5分(秘方加乳香1錢、沒藥1錢)。
上為細(xì)末,用烏梅二兩,滾水泡,去核,搗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諸痢。
每服30丸,白痢,干姜湯送下;血痢,甘草湯送下;赤白相兼,2味泡湯送下;白瀉,米湯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