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骨散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三:清骨散
北柴胡 生地黃各60克 人參 防風 熟地黃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黃連15克 薄荷葉23克
上藥哎咀。
治氣陰兩虛,熱邪內伏,五心煩熱,欲成勞瘵。
每服12克,用水150毫升,煎至100毫升,溫服。
《證治準繩·類方》卷一:清骨散
銀柴胡4.5克 胡黃連 秦艽 鱉甲(醋炙)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克 甘草1.5克
清骨退蒸,滋陰潛陽。治虛勞陰虛火旺,骨蒸勞熱,身體羸瘦,脈細數。
用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空腹時服。
血虛甚,加當歸、芍藥、生地;嗽多,加阿膠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
方中銀柴胡能清骨髓之熱,治虛勞之骨蒸;地骨皮、胡黃連、知母均入陰分,而清伏熱于里;青蒿、秦艽均具辛散之功,能宣內伏之熱而出于表;更以鱉甲滋陰潛陽,補益肝腎,又引諸藥入里;甘草調和脾胃,以免寒涼滋膩之味損傷脾胃之氣。配合成方,共奏清骨退蒸,滋陰潛陽之功。
近明·《證治準繩》:清骨散
銀柴胡一錢五分(5克),胡黃連、秦艽、鱉甲、地骨皮、青蒿、知母各一錢(各3克),甘草五分(2克)。
水煎服。
清虛熱,退骨蒸。
虛勞發熱,骨蒸潮熱,或低熱日久不退,形體消瘦,唇紅顴赤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本方用知母、黃柏瀉腎清熱,龍骨、牡蠣潛陽澀遺,澤瀉利尿;通利與收澀并投,清熱而不傷陰,收澀而不礙邪。用于治療腎中濕熱下注,小便淋瀝不暢之證,臨床應用以小便頻數澀痛、遺精、帶下、舌紅、脈洪滑有力為辨證要點。腎陽衰微者,不宜使用本方。
臨床報道還有用于治療創傷發熱。
清骨散用銀柴胡,胡連秦艽鱉甲扶,地骨青蒿知母草,骨蒸勞熱保無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