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口箭 來源
為百合科開口箭屬植物開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.,以根狀莖入藥。夏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曬干。開口箭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1.開口箭 生于林下陰濕處、溪邊或路旁。 2.劍葉開口箭 生于海拔1100-3200m的林下。
資源分布:1.開口箭 分布于中南及陜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2.劍葉開口箭 分布于云南。
開口箭 功效與作用
清熱解毒;祛風除濕;散瘀止痛。主白喉;咽喉腫痛;風濕痹痛;跌打損傷;胃痛;癰腫瘡毒;毒蛇咬傷;狂犬咬傷
開口箭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.5-3g;研末,0.6-0.9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開口箭 性味
苦、辛、寒、有毒開口箭 藥物形態
1.開口箭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長圓柱形,直徑1-1.5cm,多節,綠色至黃色。葉基生,4-8枚;葉片倒披針形、條狀披針形、條形,長15-65cm,寬1.5-9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;鞘葉2枚。穗狀花序側生,直立,密生多花,長2.5-9cm;苞片卵狀披針形至被針形,有幾枚無花苞片簇生花序頂端;花被短鐘狀,長5-7mm,裂片6,卵形,長3-5mm,寬2-4mm,黃色或黃綠色,肉質;雄蕊6,花絲基部擴大,有的彼此聯合,上部分離,內彎,花藥卵形;子房球形,3室,花柱不明顯,柱頭鈍三棱形,先端3裂。漿果球形,直徑8-10mm,熟時紫紅色,具1-3顆種子。花期4-6月,果期9-11月。
2.劍葉開口箭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圓柱形,褐色或綠色,莖長達10cm,多節。葉多數,明顯成兩列,帶形,長35-50cm,寬5-12mm,先端長漸尖,基部擴大,抱莖,干時邊緣稍反卷。穗狀花序側生,密生多花,長4-5.5cm;苞片被針形或三角狀被針形,長于花,有幾枚無花苞片簇生花序頂端;花被簡狀鐘形,長5-5.5mm,裂片6卵形,開展,長2-2.5mm,寬1.5-2mm,肉質,褐色或綠色,邊緣白膜質,呈嚙蝕狀;雄藍6,花絲粗,基部擴大而有皺褶,貼生于花被筒上,上部分離,短于花藥,花藥卵形;子房卵形,3室,花柱不明顯,柱頭鈍三棱形,先端3裂。漿果直徑5-8mm,紅黑色,具1-3顆種子。花期6月,果期10月。
開口箭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開口箭根莖扁圓柱形,略扭曲。長10-15cm,直徑約 1cm。節明顯,略膨大,節處有芽及膜質鱗片狀葉,節間短。表面黃棕色至黃綠色,有皺紋。斷面淡黃白色,細顆粒狀。氣無,味苦澀。
開口箭 注意事項
孕婦禁服。
開口箭 備注
(1)本品有毒,用至3錢曾有中毒報告,故用量不可過大。中毒時可見頭痛、眩暈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需立即停藥,及時搶救。開口箭 治療疾病
白喉 瘡毒 風濕關節痛 關節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