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葉荊芥 來源
唇形科心葉荊芥Nepeta cataria L.,以全草入藥。心葉荊芥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宅旁或灌叢中,亦有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新疆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心葉荊芥 功效與作用
疏風清熱;活血止血。主外感風熱;頭痛咽痛;麻疹透發不暢;吐血;衄血;外傷出血;跌打腫痛;瘡癰腫痛;毒蛇咬傷
心葉荊芥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心葉荊芥 性味
味辛、性涼心葉荊芥 藥物形態
心葉荊芥,多年生草本,高40-150cm。莖直立,四棱形,基部木質化,被白色短柔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0.7-3cm;葉片卵狀或三角狀心形,長2.5-7cm,寬2.1-4.7cm,先端鈍或銳尖,基部心形或截形,邊緣盯粗圓齒,兩面被短柔毛。聚傘花序二歧狀分枝;小苞片短于花萼筒狀,長約6mm,外面被白色短毛,萼齒5,后齒較長,果時花萼增大;花冠白色,下唇有紫點,長約7.5mm,外面被白色柔毛,上唇短,先端淺凹,下唇3裂,中裂片近圓形,邊緣具粗牙齒,側裂片圓裂片狀;雄蕊4,后對較長,內藏;子房4裂,無毛,柱頭2裂;花盤杯狀,4淺裂。小堅果卵形,灰褐色,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心葉荊芥 藥理作用
含揮發油,可作芳香劑或驅風劑,咀嚼其葉,可治牙痛。
心葉荊芥 治療疾病
瘡癰腫痛 疔瘡癤腫 活血止血 麻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