扛板歸根 來源
為蓼科植物扛板歸根。扛板歸根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荒蕪的溝岸、河邊及村莊附近。
資源分布:全國均有分布。
扛板歸根 功效與作用
治對(duì)口瘡,痔瘡瘺管。
扛板歸根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鮮品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扛板歸根 性味
酸、苦、性平扛板歸根 藥物形態(tài)
多年生蔓生草本,長1-2m。全株無毛;莖有棱,棱上有倒鉤刺。葉互生;葉柄盾狀著生,凡與葉片等長;托葉鞘葉狀,圓形或卵形,抱莖,直徑2-3cm;葉片近三角形,長、寬均為2-5cm,淡綠色,下面葉脈疏生鉤刺,有時(shí)葉緣也散生鉤刺。短穗狀花序項(xiàng)生或生于上部葉腋,兩性花;花小,多數(shù),具苞,苞片圓形,花被白色或淡紅色,5裂,裂片卵形,果時(shí)增大,肉質(zhì),變?yōu)樯钏{(lán)色;雄蕊8;花柱3叉狀。瘦果球形,暗褐色,有光澤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扛板歸根 化學(xué)成分
根和根莖含靛甙(indican),并含少量大黃素(emodin)和大黃酚(chrysophanol)。根皮含鞣質(zhì)33%。
扛板歸根 藥理作用
1. 抗菌作用 本品所含成分大黃素,體外實(shí)驗(yàn)表明,對(duì)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福氏痢疾桿菌、甲型鏈球菌、肺炎鏈球菌、流感桿菌、卡他球菌以及白喉?xiàng)U菌、枯草桿菌、副傷寒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作用。對(duì)須發(fā)癬菌、大小孢子菌等真對(duì)抗作用。能殺灰鉤端螺旋體。
2.抗腫瘤作用 本品所含成分大黃素對(duì)小鼠B16黑色素瘤(BL)有明顯抑制作用,對(duì)小鼠乳腺癌和艾氏腹水癌(EAC)也對(duì)抑制作用。
3.其他作用 大黃素有止咳、解痙、降低血壓和利尿作用。
扛板歸根 出處
《福建民間草藥》扛板歸根 藥方
①治對(duì)口瘡:鮮扛板歸根二兩。水煎服;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②治痔瘡瘺管:扛板歸鮮根八錢至一兩二錢(干品六至八錢)。炒焦,放冷后,和紅薯燒酒十兩至一斤燉一小時(shí),飯前服,日服一次。或取根和瘦豬肉四至六兩,紅薯燒酒十至十二兩,燉兩小時(shí),飯前服,日服一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扛板歸根 治療疾病
解毒消腫 口瘡 痔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