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桂葉 來源
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月桂的葉。月桂葉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原產(chǎn)于地中海一帶。
資源分布:我國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四川、云南等地有引種栽培。
月桂葉 功效與作用
健胃理氣。主脘脹腹痛;跌撲損傷;疥癬
月桂葉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3-6g,外用:適量,煎湯洗浴。
月桂葉 性味
辛、微溫月桂葉 藥物形態(tài)
常綠喬木,高可達9-12m,樹皮黑褐色。葉互生,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約6-11cm,寬2-4cm,先端銳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稍波狀,反卷,深綠色,破碎后有清香;葉脈羽狀,兩面隆起;葉柄長約1cm,紫色。傘形花序腋生,雌雄異株;花小,直徑3-4mm,黃色,總花梗長約1cm,梗基有總苞;雄花花被片4,倒卵形,先端鈍圓;雄蕊12,每輪3數(shù)排列,花藥內(nèi)向瓣裂;雌花花被4,雌蕊1,子房1室,柱頭短,稍成頭狀。漿果橢圓形,暗紫色。花期4月。
月桂葉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6-11cm,寬1.5-4cm,先端銳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微波狀,反卷,上表面灰綠色,下表面色淡,兩面?zhèn)让}和網(wǎng)脈顯著突起,無毛;葉柄長5-8mm,無毛。革質(zhì),不易折斷。氣芳香,味辛涼。
月桂葉 治療疾病
跌撲損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