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補腎壯陽,散結(jié)消腫。
主治
陽痿,遺精,不育,腎虛作喘,癥瘕積聚,瘰疬癭瘤,跌打損傷,癰腫疔瘡。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研末,1.5-3g。外用:研末摻敷。
禁忌
《廣西藥用動物》:“陰虛內(nèi)熱和外感胃弱的人忌用。”
注意事項
陰虛火旺、有外感者禁服。
化學(xué)成分
尖海龍含膽甾醇,4-膽甾烯-3-酮,N-苯基-β-苯胺,主要有肉豆蔻酸,棕櫚酸和硬脂酸。
藥理作用
1、性激素樣作用:海龍興奮子宮的作用遠較垂體后葉素弱,作用較溫和持久,不易引起強收縮,并且對不同性周期的子宮均有相似的興奮作用。其興奮子宮的有效成分,易被加熱破壞。尖海龍的醇提油溶液,醇提水溶液和水煎液均可明顯增加小鼠子宮重量,其中以醇提油狀物作用最強,水煎液次之。
2、對免疫系統(tǒng)的影響:20%海龍膠以0.5ml/只劑量給小鼠灌胃,能明顯增加小鼠胸腺重量,顯著升高小鼠白細胞數(shù)量,對小鼠血紅蛋白含量的增加作用不明顯。擬海龍水提取物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具有增殖作用,最佳藥物量反應(yīng)集中在每孔10-20μl之間,劑量增大至每孔40μl后,刺激作用可逐漸減弱。
3、其他作用:擬海龍水提物對人宮頸癌細胞株(HeLa)、ECA-109、肺鱗癌、HCT-8直腸癌有程度不等的抑制作用。海龍對小鼠B型單胺氧化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,也使過氧化脂質(zhì)減少,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。
相關(guān)論述
1、《綱目拾遺》:“功倍海馬,催生尤捷效。”
2、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“為強壯藥,有興奮作用,能催進性欲。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憊。治腹痛;并治婦人臨產(chǎn)陣縮微弱,有催生之效。”
3、《廣西藥用動物》:“消瘕,治疔腫。”
4、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:“補腎壯陽,化結(jié)消腫。并有舒筋活絡(luò)的作用。”
臨床應(yīng)用
臨床應(yīng)用
1、治瘰疬(慢性淋巴結(jié)炎、淋巴結(jié)核)、癭瘤(單純性甲狀腺腫):海龍9g,冬菇(連腳)18g,紫菜9g,紅棗31g。水煎服。(《中藥臨床應(yīng)用》海龍湯)
2、治跌打內(nèi)傷:海龍焙干研末,每服3g。溫酒送服。(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)
3、治婦女子宮陣縮無力而難產(chǎn):海龍9g。煮水,沖入黃酒半杯溫服。(《山東藥用動物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一般在7-10月捕捉。捕后,除去外面皮膜和內(nèi)臟,洗凈曬干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密閉,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藥材性狀:
1、刁海龍:體狹長側(cè)扁,全長30-50cm。表面黃白色或灰褐色,頭部具管狀長吻,口小,無牙,兩眼圓而深陷,頭部與體軸略呈鈍角。軀干部寬3cm,五棱形,尾部前方六棱形,后方漸細,四棱形,尾端卷曲。背棱兩側(cè)各有1列灰黑色斑點狀色帶。全體被以具花紋的骨環(huán)及細橫紋,各骨環(huán)內(nèi)有突起粒狀棘。胸鰭短寬,背鰭較長,有的不明顯,無尾鰭。骨質(zhì),堅硬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2、擬海龍:體長平扁,軀干部略呈四樓形,全長20-22cm,表面灰黃色。頭部常與體軸成一直線。尾部細尖微卷曲,短于頭與軀干部合長,無尾鰭。
3、尖海龍:體細長,呈鞭狀,全長10-30cm,未去皮膜。表面黃褐色。頭較小而細尖,吻細長而呈管狀;軀干部七棱形,尾部四棱形,后方漸細,末端不卷曲,有尾鰭。有的腹面可見育兒囊。質(zhì)較脆弱,易撕裂。
飲片性狀:
1、酒海龍:形如海龍,表面焦黃色,松脆,略有酒氣。
2、制海龍:形如海龍段,表面微黃色,松脆。
常見偽品
混淆品:
1、粗吻海龍:為海龍科動物粗吻海龍Trachyrhamphusserratus(TemmincketSchlegel)的干燥體。體細長,稍側(cè)扁。長14-24.5cm,直徑3-6m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白色,背部顏色較深,全體有十數(shù)個顏色較深的橫斑。吻較短,吻背面中央有一行細鋸齒,頭后面背部中央有隆起脊。軀干部有縱棱7條,尾部有縱棱四條,尾長約為軀干2倍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2、長吻海馬:為海龍科動物長吻海龍Micerophisbaja(Bleeker)的干燥體。體長約25cm,直徑約1.5cm,吻長約等于眶后頭長的2倍。體及前尾段呈六棱形,尾后段呈4棱形,尾上側(cè)棱線前端位于軀干上側(cè)棱線與中側(cè)棱線之間,形成尾前端六棱形。
動物學(xué)信息
動物屬種
海龍科刁海龍屬動物刁海龍、擬海龍屬動物擬海龍、海龍屬動物尖海龍等多種海龍。
形態(tài)特征
1、刁海龍:體狹長側(cè)扁,一般體長37-50cm,體高遠大于體寬,軀干五棱形,尾部前方六棱形,后方逐漸變細,呈四棱形,尾端卷曲。頭長,與體軸在同一水平線上,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,吻特別延長,側(cè)扁,約為眶后頭長的2倍。眼大而圓,眼眶突出。鼻孔每側(cè)2個,很小。口小,前位,口閉時,口裂幾呈垂直狀。兩頜短小。鰓蓋突出,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,鰓孔小,位近頭側(cè)背緣。眼眶四周、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后端,均被有大小不等粗糙顆粒狀棘;頸部背方呈棱脊狀,具頸棘2個;腹部中央棱較突出。肛門位于體1/2后方腹面。體無鱗,包被于骨質(zhì)環(huán)中,體部骨環(huán)25-26;尾部骨環(huán)56-57,背鰭較長,41-42條;始于尾環(huán)第一節(jié),止于第十或第十一節(jié)。臀鰭4,極短小。胸鰭23,短寬。無尾鰭。體淡黃色,于軀干部上側(cè)棱骨環(huán)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,各鰭色淺。雄體于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兒囊。
2、擬海龍:體長形、平扁,一般體長20-22cm,體寬大于體高,軀干部近四棱形,尾部前方六梭形,后方漸細,呈四棱形,尾端細尖略卷。頭長,與身體在同一水平線上。吻長而側(cè)扁,約為眶后頭長的2倍。眼較大而圓,眼眶稍突出。鰓蓋上緣嵴紋較突出,止于鰓孔前方,胸鰭基部前方,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(jié),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小棘外,余無棘刺。體無鱗,骨環(huán)體部16-17,尾部51-53,軀干部與尾部上側(cè)棱及下側(cè)棱完全相連。背鰭40-41,較長,起于體環(huán)最末節(jié),止于尾部第九至第十節(jié)。臀鰭很小,鰭條5-6,緊位于肛門后方,胸鰭20-22,短寬。無尾鰭。體鮮綠黃色,體側(cè)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的鮮黃斑點,吻側(cè)及下方具有不規(guī)則深綠色網(wǎng)紋。各鰭綠黃色。
3、尖海龍:體細長,鞭狀,一般體長11-20cm,體高及寬近相等。軀干部七棱形,腹部中央棱微凹,尾部四梭形,尾后方漸細,不卷曲。頭長而細尖,體長為頭長7.4-9.3倍。吻細長,管狀,頭長為吻長1.7-1.9倍,為眼徑6.9-8.4倍,眼大而圓,眼眶微突。鰓蓋上線狀嵴短小,存在于基部1/3處,鰓孔很小。軀干部上側(cè)棱與尾部上側(cè)棱不相連,軀干部下側(cè)棱與尾部下側(cè)棱相連續(xù),軀干部中側(cè)棱與尾部上側(cè)棱相接近。體無鱗,全為骨環(huán)所包,體部骨環(huán)19,尾部36-41,背鰭35-45,較長,始于最末體環(huán),止于第九尾環(huán)。臀鰭4,短小。胸鰭12-13,扇形。尾鰭9-10,后緣圓。體黃綠色,腹側(cè)淡黃色,體上具多數(shù)不規(guī)則暗色橫帶。尾鰭黑褐色,其他鰭淡色。
分布區(qū)域
1、刁海龍:我國分布于南海近陸海域。
2、擬海龍:同刁海龍。
3、尖海龍:我國沿海均有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