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補氣生津,健脾益肺。
主治主要用于脾氣虛弱,胃陰不足,熱病后期,氣陰兩傷,陰虛肺燥,干咳少痰等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10-15g。
不良反應大量或過量內服,可以發生胸悶、腹脹、口干、食少、心煩甚至有食欲減退和血壓下降等癥。
禁忌1、中藥配伍禁忌:反藜蘆。
2、中西藥配伍禁忌:
(1)不宜與維生素C及煙酸、谷氨酸、胃酶合劑同用,可使上述藥物分解,藥效降低。
(2)不宜與可待因、嗎啡、哌替啶、苯巴比妥同用,易加重麻醉,抑制呼吸。
(3)不宜與強心苷藥物合用,藥效累加,增加毒性。
3、飲食禁忌:忌食蘿卜、綠豆和強堿性食物葡萄、茶葉、葡萄酒、海帶芽、海帶等。
注意事項脾寒腸滑久泄者忌用。
化學成分太子參的預試表明其含有氨基酸、多聚糖或糖苷、醋酸或鞣質、黃酮、香豆素和甾醇或三萜。但具體鑒定的化合物僅有棕櫚酸、亞油酸、亞油酸單甘油酯、3糠醇一吡咯一2-甲酸酯及微量元素銅、鋅、錳、鐵、鎂和鈣。此外,根中尚還含有果糖淀粉和皂苷;最近從太子參中得到太子參環酞A和B。
藥理作用1、強壯作用:太子參膠囊口服能明顯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時間,顯著延長小鼠在常壓缺氧情況下的存活時間。
2、生津作用:太子參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均能明顯增強小鼠耐饑渴能力,延長其存活時間。
3、對小腸功能的影響:太子參水提物及醇提物能夠明顯增加正常大鼠的D-木糖排出率,對大黃所致的脾虛模型有明顯改善作用。
4、促進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:太子參水煎醇沉劑對淋巴細胞增殖有明顯的刺激作用。
5、對血液系統的影響:太子參水煎液給由環磷酰胺所致的白細胞下降大鼠灌胃,可使其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。
臨床應用
臨床應用1、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:采用腎衰1號(當歸、赤白芍、川芎、柴胡、太子參、黃芪、黃芩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半夏、焦大黃)口服,加生大黃、煅牡蠣、白花蛇舌草、桃仁,濃煎灌腸,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有效。
2、治療病毒性心肌炎:益氣養陰方(黃芪、太子參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茯苓、牡丹皮)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有效。
3、治療脂肪肝:采用抗脂肝中藥顆粒劑(太子參、山楂、生薏仁、葛根、制大黃青皮、杞果、澤瀉等)治療脂肪肝有效。
4、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:辨證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脾腎兩虛型方選歸脾湯、二至丸、生脈飲加減:太子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熟地黃、龜甲、生黃芪、炒白術、赤白芍、水牛角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紫河車粉(沖服)、阿膠,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。
5、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:用太子參止咳平喘散(太子參、冬蟲夏草、浙貝母天花粉、半夏等)超聲霧化吸入,配合西藥,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有效。此外,尚有用太子參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、肺癌、神經衰弱、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苯中毒、貧血等報道。
相關配伍1、太子參配石斛:太子參甘苦平,既補脾氣,又養胃陰,為清補之品;石斛甘微寒,善養胃陰,生津液,止煩渴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補脾氣,養胃陰,生津液,止煩渴的作用。適用于脾氣虛弱,胃陰不足所致的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咽干口渴等。
2、太子參配黃芪:太子參長于補氣生津,健脾益肺;黃芪善于補氣升陽,益衛固表兩藥配伍,可增強補氣生津,固表止汗的作用。適用于熱病后期,氣陰兩傷所致自汗心悸,煩熱口渴等。
3、太子參配山藥:太子參長于補氣生津;山藥善于益氣養陰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補氣生津養陰的功效。適用于脾胃被傷,乏力自汗,飲食減少,初進補劑用之尤宜。
4、太子參配沙參:太子參甘平,長于益氣生津而潤燥;沙參甘微寒,善于養陰清肺而生津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養陰潤肺止咳的作用。適用于燥邪或熱邪客肺,氣陰兩傷所致的肺虛燥咳,氣短痰少等。
5、太子參配生地黃:太子參長于補氣生津,健脾益肺;生地黃善于清熱涼血,養陰生津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清熱養陰,生津止渴的作用。適用于熱病后期氣虛津傷,口渴,脈細,舌質紅等。
6、太子參配酸棗仁:太子參長于補氣生津;酸棗仁善于養心安神。兩藥配伍,可具有補氣生津,養心安神的作用。適用于氣津兩傷兼見心悸失眠。
7、太子參配青蒿:太子參長于補氣生津;青蒿善于退虛熱,除骨蒸。兩藥配伍,具有補氣生津,退熱除蒸的作用。適用于兒童氣陰兩虛,虛汗較多者。
鑒別用藥1、人參與太子參:兩者均味甘、微苦,入脾、肺經,而具補氣生津、補脾益肺之功,可用于脾肺氣虛,氣津兩傷之證。然人參為五加科植物,性微溫,又歸心經,補益力強,能大補元氣,復脈固脫,用于氣虛欲脫、脈微欲絕之危重證急救;尚有安神益智、攝血、壯陽之效,還可用于失眠健忘、氣不攝血及陽痿證。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,性質平和,補益之力遠不如人參,更無大補元氣之功,以益氣生津為主,用于脾氣虛弱,胃陰不足。
2、西洋參與太子參:兩者均有補氣生津作用,同用治氣陰兩傷之證。然太子參源于石竹科,性平,補氣、益陰、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參,且無清火之效用,常用于脾虛氣弱、胃陰不足。西洋參源于五加科,性寒,有清火之力,善于養陰清肺,又用于熱病氣陰兩傷之煩倦、口渴,火熱之象明顯者。
相關藥品健胃消食片、腎衰寧膠囊、兒寶顆粒、小兒康顆粒。
藥膳食療太子參燒羊肉:
1、功效:溫中補虛、益氣生津。
2、原材料:熟羊肋條肉350g,太子參7g,水發香菇25g,玉蘭片25g雞蛋1個,調料、蔥、姜絲各適量。
3、做法:太子參水煎取濃縮汁5ml備用,羊肉切成薄片,雞蛋、淀粉加少許糖水攪成糊,放入肉調勻。香菇、玉蘭片皆切成坡刀片,備用。將鍋中油燒至五成熱時將材料下鍋。炸成紅黃色,出鍋瀝油。鍋內留底油50g,入花椒10余個,炸黃撈出。隨將蔥、姜、香菇、玉蘭下鍋煸炒,加入清湯400ml及醬油、精鹽、味精、料酒各適量。再將羊肉及太子參濃縮汁放入,燒至汁濃菜爛時,出鍋盛盤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6-7月莖葉大部枯萎時挖根,放100℃開水鍋中焯燁1-3min,撈起,攤曬至干足?;虿唤涢_水焯,直接曬至7-8成干,搓去須根,使參根光滑無毛,再曬至干足。
保存方法
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,稍彎曲,長3-10cm,直徑0.2-0.6cm。表面黃白色,較光滑,微有縱皺紋,凹陷處有須根痕。頂端有莖痕。質硬而脆,斷面平坦,淡黃白色,角質樣;或類白色,有粉性。氣微,味微甘。
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石竹科假繁縷屬植物孩兒參。
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,高7-20cm。地下有肉質直生紡錘形塊根,四周疏生須根。莖單一,不分枝,下部帶紫色,近方形,上部綠色,圓柱形,有明顯膨大的節,光滑無毛。單葉對生;莖下部的葉最小,倒披針形,先端尖,基部漸窄成柄,全緣,向上漸大,在莖頂的葉最大,通常兩對密接成4葉輪生狀,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4-9cm,寬2-4.5cm,先端漸尖,基部狹窄成柄,葉背脈上有疏毛,邊緣略呈波狀?;ǘ停航孛娴幕ㄐ。瑸殚]鎖花.花梗紫色有短柔毛,萼片4,背面紫色,邊緣白色而呈薄膜質,無花瓣;莖頂上的花較大而開放,花梗細,長1-2(-4)cm,有短柔毛,花時直立,花后下垂,萼片5,披針形,綠色,背面及邊緣有長毛;花瓣5,白色,先端呈淺齒狀2裂或鈍;雄蕊10;子房卵形,花柱3。蒴果近球形。有少數種子,種子褐色,扁圓形或長圓狀腎形,有疣狀突起。花期4月,果期5-6月。
分布區域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華東、西北及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道地產區主產于江蘇、安徽、山東等地。
生長環境生于山坡林下和巖石縫中。
生長見習喜溫暖濕潤氣候,抗寒力較強,怕高溫,忌強光,怕澇。具有低溫發芽、發根和越冬的特性。氣溫在15℃,地溫在10℃時緩慢發芽、發根,高達30℃以上停止生長,忌連作。選陰濕山地、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土壤為宜,低洼積水、鹽堿地、過分粘重或過分貧瘠土壤中不宜栽種。前作以甘薯、蔬菜為好,可與玉米間作。
繁殖方式用塊根繁殖。
栽培技術6-7月挖掘塊根,用濕沙貯藏?;蛴迷乇7N法,在5月上旬太子參地里套種早熟黃豆,待黃豆收獲后再挖太子參。栽種期10月。選芽頭完整,參體肥大整齊,無傷疤的塊根。栽種方法有平栽和斜栽兩種。平栽按行距15-20cm開溝,深6-9cm,將塊根平放于溝內,頭尾相接,覆土。斜栽,將塊根斜放于溝內,頭向上,尾向下,齊頭不齊尾,離地面2cm,覆土。亦可用自然落地的種子,進行原地育苗。
病蟲防治病害有葉斑病、根腐病,可用波爾多液1:1:100液噴射;亦可用代森鋅65%可濕性粉劑500-600倍噴射。病毒病,可利用種子消.控制氮肥.增施磷、鉀肥,防治蚜蟲的傳染源等綜合防治方法。蟲害有濟糧、蠐螬、地老虎、金針蟲為害根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