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息風鎮痙,攻毒散結,通絡止痛。
主治主要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驚風,痙攣抽搐;瘡瘍腫毒,瘰疬結核,脫疽,乳房癰腫;風濕頑痹,筋脈拘攣;頑固性偏正頭痛;并能夠治療多種腫瘤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2-5g;研末入丸、散,每次0.5-1g;蝎尾用量為全蝎的1/3。外用:研末摻、熬膏或油浸涂敷。
不良反應1、全蝎用量過大,可致頭痛、頭暈、血壓升高、心悸、煩躁不安,嚴重者血壓突然下降,呼吸困難,紫紺,昏迷,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。過敏者可出現全身性紅色皮疹和風團,伴有發熱。此外,尚可出現蛋白尿,神經中毒,表現為面部咬肌強直性痙攣,全身剝脫性皮炎等。
2、用量過大或過敏體質者可出現過敏反應。預防:嚴格控制劑量,過敏體質者忌用,嬰幼兒和孕婦慎用。
3、中毒救治:全身癥狀者,靜滴10%葡萄糖酸鈣10ml;10%水合氯醛保留灌腸;肌注阿托品1-2mg;靜滴可的松100ml,同時注入抗組織胺藥物防洽低血壓、肺水腫;或注入抗蝎毒血清,緩解中毒癥狀;金銀花30g,半邊蓮9g,土茯苓15g,綠豆15g,甘草9g,水煎服。
禁忌飲食禁忌:忌蝸牛。
注意事項血虛生風者及孕婦禁服。
化學成分本品含蝎毒,一種類似蛇毒神經毒的蛋白質。并含三甲胺、甜菜堿、牛磺酸、棕櫚酸、軟硬脂酸、膽甾醇、卵磷脂及銨鹽等。尚含鈉、鉀、鈣、鎂、鐵、銅、鋅、錳等微量元素。現研究最多的有鎮痛活性最強的蝎毒素Ⅲ、抗癲癇肽(AEP)等。
藥理作用1、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:有鎮痛、抗驚厥、抗癲癇作用。
2、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:馬氏鉗蝎蝎毒有增強心肌收縮力、顯著改善左心室收縮功能的作用。蝎毒能使血壓顯著升高。復方全蝎口服液對健康家兔有抗血栓形成、降低血小板黏附率、延緩血凝作用。
3、免疫活性:蝎毒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,故有一定的抗原性。
4、其他作用:蝎毒能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,使血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,影響神經膜的通透性,能產生宮縮,導致早期流產。還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腫瘤作用。
毒理作用1、急性毒性:序貫法測得小鼠靜注蝎身煎劑的LD50為6.148g/kg,蝎尾為0.884g/kg,蝎尾較蝎身毒性約大6倍。遼寧產蝎毒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0.3mg/kg。南和山東產蝎毒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.4mg/kg。河北產蝎毒對小鼠靜注的LD50為2.79mg/kg,AEP對小鼠靜注的最大安全量為56mg/kg。
給予麻醉家兔靜注蝎毒使動脈血壓升高,心率減慢,心律不齊,呼吸頻率減慢,終因呼吸停止而死亡。AEP1.42mg/kg不論是靜注還是腦室給藥,對麻醉家兔動脈血壓心率和呼吸頻率均無明顯影響。
2、特殊毒性:蝎毒可影響細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系統,可使胎兒骨化中心延遲或消失,造成胎兒骨骼異常,有致畸作用。蝎毒對人血淋巴細胞無誘變作用,但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。
相關論述1、《開寶本草》: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,口眼?斜,語澀,手足抽掣。
2、《本草從新》:治諸風掉眩,驚癇抽掣,口眼?斜……厥陰風木之病。
臨床應用
臨床應用1、痙攣抽搐:本品主入肝經,性善走竄,既平息肝風,又搜風通絡,有良好的息風止痙之效,為治痙攣抽搐之要藥。用治各種原因之驚風、痙攣抽搐,常與蜈蚣同用,即止痙散(《經驗方》);如用治小兒急驚風高熱、神昏、抽搐,常與羚羊角、鉤藤、天麻等清熱、息風藥配伍;用治小兒慢驚風抽搐,常與黨參、白術、天麻等益氣健脾藥同用;用治痰迷癲癇抽搐,可與郁金、白礬等份,研細末服;若治破傷風痙攣抽搐、角弓反張,又與蜈蚣、天南星、蟬蛻等配伍,如五虎追風散(廣州中醫學院《方劑學》);或與蜈蚣、鉤藤、朱砂等配伍,如攝風散(《證治準繩》);治療風中經絡,口眼?斜,可與白僵蠶、白附子等同用,如牽正散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
2、瘡瘍腫毒,瘰疬結核:本品味辛,有毒,故有散結、攻毒之功,多作外敷用。如《本草綱目》引《澹寮方》用全蝎、梔子,麻油煎黑去渣,入黃蠟為膏外敷,治療諸瘡腫毒;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以本品焙焦,黃酒下,消頜下腫硬;《經驗方》小金散,以本品配馬錢子、半夏、五靈脂等,共為細末,制成片劑用,治流痰、瘰疬、癭瘤等證。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、地龍、土鱉蟲各等份,研末或水泛為丸服,以治淋巴結核、骨與關節結核等。亦有單用全蝎,香油炸黃內服,治療流行性腮腺炎。
3、風濕頑痹:本品善于通絡止痛,對風寒濕痹久治不愈,筋脈拘攣,甚則關節變形之頑痹,作用頗佳。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許,共為細末,溫酒送服,有減輕疼痛之效,如全蝎末方(《仁齋直指方》);臨床亦常與川烏、白花蛇、沒藥等祛風、活血、舒筋活絡之品同用。
4、頑固性偏正頭痛:本品搜風通絡止痛力較強,用治偏正頭痛,單味研末吞服即有效;配合天麻、蜈蚣、川芎、僵蠶等同用,則其效更佳。
相關配伍全蝎配蜈蚣:全蝎、蜈蚣均能息風解痙,通絡止痛,攻毒散結。然全蝎性平,蜈蚣性溫,二者合用,相須為用,其功效增強。治療肝風內動之痙攣抽搐,瘡瘍腫毒,瘰疬,風濕痹痛等以抽掣疼痛為主的病證。
鑒別用藥全蝎與白附子:二藥均可祛風止痙,常配伍應用于中風口眼歪斜、破傷風等。然全蝎味辛有毒,主入肝經,息風止痙作用較強,且其性平,故痙攣抽搐之寒證、熱證均可用之;全蝎又能以毒攻毒,通絡止痛,還可治療偏正頭痛、關節痹痛、瘡瘍癰腫等。白附子辛甘大溫,燥烈有毒,善于逐寒濕之痰,祛風止痙,治療風痰諸證;且其性升散,善上行治療頭面風邪、風痰所致的口眼歪斜、眩暈、頭痛等。
相關藥品全蝎丸、全蝎膏、羊癇瘋丸、復方牽正膏、癲癇散。
相關方劑全蝎散(《閻氏小兒方論》)、牽正散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
藥膳食療藥膳食療:蜂房全蝎酒
1、功效:攻毒、殺蟲。主治食道癌、胃癌。
2、原材料:露蜂房40g。全蝎40g,山慈姑50g,白僵蠶50g,干蟾皮30g,酒1升。
3、做法:將藥洗凈、搗碎,用白紗布袋盛之,置凈器中,入酒浸泡、密封,7日后開啟,去掉藥袋,過濾、裝瓶備用。
4、用法:每日3次,每次空腹飲5-10ml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1、采收在立秋后進行,如果是小規模養殖,可直接將蝎用竹筷或鑷子夾住放在收集容器中,如果采用房養或內部設置較復雜、難以拆卸的蝎窩,可向窩內噴白酒或乙醇,蝎因受乙醇刺激而跑出即可以進行捕收。
2、蝎的加工方法,一種是“咸全蝎”,將蝎洗凈后,放入鹽水鍋內浸泡6-12h(鹽水濃度為4%-5%)撈出,然后放入沸鹽水中煮10-20min,再撈出,攤放通風處陰干。另一種是“淡全蝎”,先將蝎毒提取,可用高頻電流刺激,也可用鋏子夾住蝎尾,人工刺激頭胸部,使蝎排毒以獲取毒液。
炮制方法1、全蝎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洗凈或漂洗,干燥。
2、酒全蝎:取凈全蝎,用酒洗后,干燥。
3、制全蝎:取薄荷葉加沸水適量,蓋密,泡0.5h,去渣。再用薄荷水洗凈鹽霜,撈出濾去水,曬干或低溫烘干。每全蝎100kg,薄荷葉20kg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,酒全蝎、制全蝎密閉。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
藥材鑒別
鑒別本品粉末黃棕色或淡棕色。體壁碎片外表皮表面觀呈多角形網格樣紋理,表面密布細小顆粒,可見毛窩、細小圓孔和淡棕色或近無色的瘤狀突起;內表皮無色,有橫向條紋,內、外表皮縱貫較多長短不一的微細孔道。剛毛紅棕色,多碎斷,先端銳尖或鈍圓,具縱直紋理,髓腔細窄。橫紋肌纖維多碎斷,明帶較暗帶寬,明帶中有一暗線,暗帶有致密的短縱紋理。
藥材性狀本品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,后腹部呈尾狀,皺縮彎曲。完整者體長約6cm。頭胸部呈綠褐色,前面有1對短小的螯肢及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,形似蟹螯,背面覆有梯形背甲,腹面有足4對,均為7節,末端各具2爪鉤;前腹部由7節組成,第7節色深,背甲上有5條隆脊線。背面綠褐色,后腹部棕黃色,6節,節上均有縱溝,末節有銳鉤狀毒刺,毒刺下方無距。氣微腥,味咸。
飲片性狀1、全蝎:參見藥材性狀。
2、酒全蝎:形如全蝎,略有酒氣。
3、制全蝎:形同全蝎。
動物學信息
鉗蝎科鉗蝎屬動物東亞鉗蝎。
體長約60mm,軀干(頭胸部和前腹部)為綠褐色,尾(后腹部)為土黃色。頭胸部背甲梯形。側眼3對。胸板三角形,螯肢的鉗狀上肢有2齒。觸肢鉗狀,上下肢內側有12行顆粒斜列。第3、第4對步足脛節有距,各步足跗節末端有2爪和1距。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條隆脊線。生殖厴由2個半圓形甲片組成。櫛狀器有16-25枚齒。后腹部的前4節各有10條隆脊線,第5節權有5條,第6節的毒針下方無距。
主要分布于遼寧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主產于河南、山東、湖北、安徽等地。
喜棲于石底及石縫的潮濕陰暗處。
- ?
- 【全蝎】:http://www.fulicp01.com/zy/35096.html。作者: 小編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容,一經發現,立即刪除,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

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
請手機掃碼訪問

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
請用微信掃碼

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