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礬煎
《圣惠》卷八十九:白礬煎
白礬1分(燒為灰),黃連半兩(去須),青錢10文,防風(fēng)3分(去蘆頭),樸消3分,地黃汁1合,白蜜3分。
上為細(xì)散。
小兒緣目及眥爛作瘡腫痛。
用綿裹,納一青竹簡中,入地黃汁及蜜,以絹油罩蓋緊,系筒口。于炊飯內(nèi)蒸之,候飯熟即瀉出。以綿濾過,取少許涂之,日3-4次。
《圣惠》卷三十三:白礬煎
白礬3分(燒灰),黃柏(末)3分,黃連(末)1分,雄黃1分,熊膽1錢,朱砂1分。
上為細(xì)末。
眼膿漏久不止。
以水2大盞,調(diào)令勻,納瓷瓶中,以重湯煮1日,藥成待冷,用綿濾過。每以銅箸取少許,點(diǎn)眥頭。
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七:白礬煎
白礬(末)1兩,鉛丹(研)1兩,附子(去皮臍,生為末)半兩,屋下火煤半兩。
上為末,入白蜜3兩煎為煎,入竹筒盛,飯上炊1次。
口瘡。
每用少許含。吐涎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