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膏藥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四:白膏藥
蓖麻子(去皮,研為泥)。
消腫散毒。主癰疽,惡瘡,發背,附骨癰。
旋攤膏藥貼之。
《回春》卷八:白膏藥
白及1兩,豬脂油6兩,蕓香4兩,樟腦4兩,輕粉2錢,乳香2錢,沒藥2錢,孩兒茶2錢,片腦5分。
上藥各為末,將油銅鍋化開,先下白及,次下蕓香、樟腦、兒茶,1-2時取出,離火,方下乳香等藥,候冷,又下片腦、輕粉,膏成,將瓷罐內盛之。
生肌。主跌打或刀斧所傷,外傷出血;瘡毒。
每用油紙攤貼患處。如外傷出血,候血盡,用蔥、花椒煎水,將患處洗凈拭干,敷藥,不必包裹。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六:白膏藥
光粉2兩,甘石(煅,水淬,飛過)1錢,白石脂(煅)1錢,龍骨1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楓香1錢,樟腦1錢,水銀1錢,麝香1分,片腦1分,黃蠟半兩,柏蠟1兩半,豬油1兩半。
上為末,先熔蠟,次入油,和勻候冷,調末攪勻,油紙攤貼。
杖瘡,臁瘡。
臁瘡,作隔紙膏貼之。
《便覽》卷四:白膏藥
臘月豬油4兩。嫩柳條49寸,黃蠟2兩,朝腦3錢,輕粉1錢5分,乳香1錢,沒藥1錢。
將臘月豬油沙鍋內熬,加嫩柳條油內熬焦為度,去柳枝,隨加黃蠟熔開,下火,入朝腦,煙盡為度,后加輕粉、乳香、沒藥。
止疼。主燙火傷,各樣杖瘡。
貼。
《金鑒》卷六十二:白膏藥
凈巴豆肉12兩,蓖麻子(去殼)12兩,香油3斤,蛤蟆(各銜人發一團)5個,活鯽魚10尾。
先將巴豆肉、蓖麻子入油內浸3日,再將蛤蟆浸1宿,臨熬時入活鯽魚共炸焦,去滓凈,慢火熬油,滴水成珠,離火傾于凈鍋內,再加官粉2斤半、乳香末5錢,不時攪之,冷定為度。
諸瘡腫毒,潰破流膿。
用時重湯燉化,薄紙攤貼。
《年氏集驗良方》卷六:白膏藥
爐甘石1兩(先以黃芩、黃柏、黃連用童便煮汁,候冷,方將甘石入傾銀罐內煅紅,淬入童便汁內許久),水龍骨1兩(數百年水中石灰更妙,船底石灰亦可),乳香(去油)5錢,沒藥(去油)5錢,川連5錢,龍骨5錢(煅),官粉1兩,麝香5分,冰片1錢,輕粉3錢,黃蠟3錢,白蠟1錢。
上為細末。用公豬油4兩,熬油去滓,入黃蠟、白蠟溶化,略冷,入藥末攪成膏,若硬,加香油些須。
夏月瘡毒不收口;傷手瘡。
任用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:白膏藥
乳香1兩,瀝青2兩,寒水石2兩(并研為末),輕粉45錢(同前3味合研令勻)。
上同入垍石器內,慢火熔,不住用篦子攪勻如泥,先手上涂油,圓得成膏子,以熟水浸3日,瓷盒子收之。
發背,諸癰腫惡瘡。
熬時入油少許,如浸3日尚硬,再入少油更熬,亦勿令過,當得所可也。不得犯銅、鐵器。臨用先以溫鹽齏汁洗瘡拭干,攤作紙花子貼之,5日1換。
忌食辛酸熱毒物。
《易簡方便》卷四:白膏藥
頂上爐甘石(以輕能浮水者佳,炭火內燒3-5炷香久,研末,攤地上1日,冷透火氣)。
用豬油和勻搗溶。
拔毒生肌。主無名腫毒,小兒胎毒,黃水濕瘡無皮,紅肉現露,日久不愈。
攤貼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三:白膏藥
官粉4兩,脂麻油9兩。
疔瘡,及一切惡瘡。
上藥沙銚內文武火慢煎,不宜大火,火大色黃,火小透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