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皮膏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四引《千金月令》:柏皮膏
柏皮5兩,生地黃半斤,桑白皮2兩,杏仁(研碎)3兩,大青3兩,竹葉2升(切)。
上切,以煉豬脂3斤,緩火煎三上三下,絞去滓,密貯。
止痛滅瘢。主湯火瘡。
日夜3易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○:柏皮膏
雞子3個(煮熟,去白用黃,入深厚黑盞內,于慢火上熬成黑油出為度),輕粉半錢,川黃連1分,檳榔1分,木香1分(為末)。
上用雞子油調,封瘡口,以干為度。
瘡口穿潰不愈。
本方名柏皮膏,但方中無柏皮,疑脫。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柏皮膏
柏白皮3兩,當歸1兩,薤白5兩,豬脂1斤。
上4味,除薤白、豬脂外,細銼,熬脂令沸,下諸藥煎,候薤白赤黑色,以綿布絞去滓,瓷合盛。
灸瘡發腫,火毒疼痛。
涂敷瘡上,日3-5次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八引《嬰孺方》:柏皮膏
柏皮3合,槐白皮3合,生地汁8分,蛇含(生)8分,梔子仁6分,甘草4分,黃柏4分。
上切,以豬脂1升半,小火煎為膏,去滓。
湯火傷。
敷患處。
《鬼遺》卷五:柏皮膏
柏皮(去黑皮,用白肉)3斤。
火瘡、乳癰。
方中柏皮用量原缺,據《普濟方》補。
《圣惠》卷六十八:柏皮膏
柏樹白皮末4兩,豬脂半斤(煉為油),伏龍肝末4兩。
上同熬成膏,濾去滓,入瓷器中收。
灸瘡久不愈。
每用時,薄薄涂之,上以油單隔,軟帛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