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方法:
歸脾湯加減。可加阿膠以補血養血,加白及、仙鶴草以收斂止血。納差者加神曲、麥芽等。
證候表現:
鼻衄常發,滲滲而出,色淡紅,量或多或少,鼻粘膜色淡。全身癥見面色無華,少氣懶言,神疲倦怠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緩弱。
病因病機:
脾氣虛弱,氣不攝血,故鼻衄滲滲而出;脾虛氣血生化乏源,則血色淡紅,纏綿難愈;脾虛血少,則鼻粘膜色淡;面色無華、少氣懶言、神疲倦怠、食少便溏、舌淡苔白、脈緩弱均屬脾氣虛弱之證。治法:健脾益氣,攝血止血。
處方:
歸脾湯。
方用:
歸脾湯加減。可加阿膠以補血養血,加白及、仙鶴草以收斂止血。納差者加神曲、麥芽等。
出處:
《中醫耳鼻咽喉科學》·第七章鼻科疾病(篇)·第九節鼻衄(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