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酥丸
《玉機(jī)微義》卷十五引郭氏方:蟾酥丸
川烏 蓮花蕊 朱砂各7.5克 乳香 沒(méi)藥各6克 輕粉 蟾酥各3克 麝香1.5克
上藥研為細(xì)末,糊丸如豌豆大。
主疔黃及一切惡瘡。
每服1丸,病重者2丸。用生蔥3~5莖嚼極爛,吐于手心,包藥在內(nèi),熱酒和蔥送下,或用蔥煎水送服。取汗。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蟾酥丸
蟾酥解毒丸(《醫(yī)林繩墨大全》卷九)。
蟾酥6克(酒化)輕扮1.5克 枯礬 寒水石(煅)銅綠 乳香 沒(méi)藥 膽礬 麝香各3克 雄黃6克 蝸牛21個(gè) 朱砂9克
上藥各別研末,稱準(zhǔn)。先將蝸牛研爛,再同蟾酥和研稠粘,再入各藥,共搗極勻,丸如綠豆大。
清熱解毒,消腫定痛。主熱毒內(nèi)蘊(yùn),致患疔瘡、發(fā)背、腦疽、乳癰、附骨疽、臀腿等疽及一切惡瘡。
每服3丸,用蔥白17厘米,患者自嚼爛,包藥在內(nèi),用熱黃酒50毫升送下,蓋被約一小時(shí)出汗為效。甚者再進(jìn)一服。外用制成藥條插瘡口中,或做藥餅貼蓋瘡口。
孕婦忌服。
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七二:蟾酥丸
蟾酥半兩,麝香(研)半兩,犀角(鎊)半兩,牛黃(研)半兩,丹砂(研)半兩,蘆薈(研)半兩,天竺黃半兩,益智(去皮)10個(gè),青黛(研)半兩,干蝸牛5個(gè)(全者),白花蛇1寸(去皮骨,炙)。
上為末,用豮豬膽汁為丸,如米粒大,丹砂為衣。
利胸膈,墜涎,壓心臟積熱,順氣,進(jìn)奶食。主小兒疳渴不止,及急慢驚風(fēng),胸膈有涎,天釣疳風(fēng)。
每服5-7丸,煎薄荷湯送下;驚風(fēng),用剪刀股研,薄荷湯送下;慢驚風(fēng),煎荊芥湯送下;疳氣,麝香湯送下;驚風(fēng)搐搦,目睛上視,煎金銀酒化下。
《活人心統(tǒng)》卷三:蟾酥丸
癩蝦蟆1個(gè)(用油單紙搌住后半截,候眼角張上用油單紙取蟾酥,急去下水活之)、草烏1兩(研末)、豬牙皂(研末)各等分。
蟾酥為丸,如小豆大。
喉風(fēng)、喉癰、雙鵝,喉痹等。
研末,點(diǎn)患處。
《玉機(jī)微義》卷十五:蟾酥丸
川烏2錢半,蓮花蕊2錢半,朱砂2錢半,乳香2錢,沒(méi)藥2錢,輕粉1錢,蟾酥1錢,麝香半錢。
上為細(xì)末,糊丸如豌豆大。
疔黃,一切惡瘡。眉疽。
每服1丸,病重者2丸,生蔥3-5莖,嚼極爛,吐于手心,包藥在內(nèi),熱酒和蔥送下。如重車行5-7里,汗出為效。
《飼鶴亭集方》:蟾酥丸
蟾酥痧藥丸
蒼術(shù)3兩6錢,生軍6兩,麻黃3兩,天麻3兩,沉香5錢,檀香1兩,丁香6錢,廣木香1兩5錢,麝香3錢,雄黃3兩,朱砂1兩2錢,甘草2兩4錢,蟾酥6錢。
上為末,將蟾酥酒化為丸。
祛暑辟邪,利濕開竅。主心腹暴痛,兼受四時(shí)不正之氣,山嵐瘴毒,癲狂迷亂,五痢八疳。
蟾酥痧藥丸(《全國(guó)中藥成藥處方集》南京方)。《全國(guó)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京方)本方用法:用高粱酒泛為小丸,每分約二十粒,朱砂為衣,放于烈日下曬燥,趁熱裝蠟袋中,打光至亮為度。每服一分至二分,開水送下。
《虺后方》:蟾酥丸
蟾酥1分(乳化開),麻黃末3分。
同酥調(diào)為丸,雄黃為衣,如黃豆大。
止痛散毒。主發(fā)背,乳癰,疔瘡。
每服3丸,酒送下。出汗即止痛散毒。其丸剩者,曬干可留。
《得效》卷十二:蟾酥丸
通治蟾酥丸
蟾酥1個(gè)(酥油炙,去骨),胡黃連1兩,宣連(去須)1兩,龍膽草1兩,陳皮1兩,川楝子(去核)1兩,木香1兩,使君子(去殼)1兩,蕪荑1兩,麝半錢(或不入),巴豆2-7粒(去油),茴香1兩(炒)。
上為末,豬膽汁為丸或糊丸,青黛為衣。
殺蟲,止腹痛,退虛熱。主小兒諸疳,或因病后通泄太過(guò)成疳。
通治蟾酥丸(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三七九)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二:蟾酥丸
沉香(鎊,研細(xì))3錢,母丁香3錢,朱砂(水飛)3錢,雄黃3錢,廣木香1兩,麝香3錢,茅山蒼術(shù)(米泔浸,去毛凈,末)2兩,真蟾酥3錢。
上俱忌見火,為細(xì)末,將火酒化蟾酥為丸,如丸不就。少加米飲,為丸如粟米大。
痧脹腹痛。
每服2-3丸,放舌尖上化下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蟾酥丸
蟾酥2分,牛黃3分,人牙1個(gè),雄黃3分,珍珠3分,朱砂5分,生蝎5分,僵蟲5分。
上為細(xì)末,米糊為丸。
痘驚風(fēng)及一切不起之癥。
人參湯送下。
《絳囊撮要》:蟾酥丸
上西黃1錢,蟾酥5錢,真茅術(shù)1兩,飛凈朱砂5錢,明雄黃5錢,麝香1錢6分,丁香5錢。
上為極細(xì)末,端午日水泛為丸,如肥芥子大。
諸般痧癥。
輕者1粒,重者2粒,噙于舌底,化完立愈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《吉氏家傳》:蟾酥丸
蟾酥1兩,青黛1兩,龍膽草1兩,膩粉半錢,茴香1錢,板青半兩,陳皮半兩,木香半兩,使君子半兩,夜明砂半兩,川黃連半兩。
上為末,粟米粥同豬膽為丸,如粟米大。
消積思食。主小兒疳。
每服5-7丸,飯飲送下。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蟾酥丸
蟾酥半錢(研入),干蝎1分(微炒),白附子1分(炮裂),龍腦半錢(細(xì)研),麝香半錢(細(xì)研),朱砂2錢(細(xì)研),青黛1錢(細(xì)研)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,以豬膽汁和丸,如綠豆大。
小兒急驚風(fēng),口噤搐搦,多涎,悶亂。
先用奶汁化破1丸,滴在鼻內(nèi),良久如嚏得數(shù)聲,即便以薄荷汁下1丸。不嚏者難治。
方出《圣惠》卷三十四,名見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七:蟾酥丸
蟾酥1字(湯浸,研),麝香1字。
上研為丸,如麻子大。
牙疼。口瘡,積年不愈。
每用1丸,以綿裹,于痛處咬之,有涎即吐卻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八:蟾酥丸
蟾酥、雄黃。
將活蝦蟆以手指甲擠白漿如乳汁者,逼板上取下,為蟾酥,于五月五日午時(shí)取者為佳,每1兩用透明雄黃1兩5錢,為細(xì)末,搗拌勻,為丸如小綠豆大,用辰砂為衣。
諸惡毒發(fā)背。
每服3丸,用好酒3-4盞吞下。毒在上,飽服;在下,空心服;年幼者只可1-2丸。服后用綿被蓋毒上,少睡1-2時(shí)即散,3-5日毛管黃水出即愈。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:蟾酥丸
麝香1錢,雄黃1錢,蟾酥1錢,草烏1錢,黃蠟1錢,胡椒1錢。
將蠟化為丸,如綠豆大。
蝎子蜇疼痛。
牙痛咬蝎涂之。
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六:蟾酥丸
蟾酥解毒丸
雄黃1錢,乳香1錢,蟾酥1厘。
上藥用黃酒、熟面糊丸,如綠豆大。
疔瘡惡毒,走黃疔,耳疔。
蟾酥解毒丸(《惠直堂方》卷三)。《惠直堂方》本方用法:舌下噙之即黃出。
《急救仙方》卷二:蟾酥丸
蟾酥。
取時(shí),用桑葉1小錢大,入蟾酥揉和得所,丸如念珠,陰干用。
內(nèi)疔。
病勢(shì)重者用2粒,輕者用1粒,著病人舌內(nèi)噙化,化后良久,用并花水灌漱,再用雄黃丸7丸,冷茶清吞下。得臟腑利數(shù)行,其病應(yīng)手而愈。
《惠直堂方》卷二:蟾酥丸
蟾酥2錢(人乳化),雄黃1兩,人指甲不拘多少(焙,研),麝香2分。
上為極細(xì)末,入蟾酥內(nèi),和勻成丸,如粟米大。
雙單蛾。
噙化1丸。恐口舌麻木,用人乳化開,雞翎掃患處更妙。如治瘡毒,量癥大小,多則5-6丸,酒煎蔥白2寸送下。外用蔥湯調(diào)敷。
《惠直堂方》卷四:蟾酥丸
雄黃2分4厘,朱砂2分4厘,黃連2分4厘,乳香2分4厘,冰片1分3厘,麝香1分3厘。
上為末,蝦蟆膽5-6個(gè)滴取汁,和藥為丸,如芡實(shí)大。
小兒急慢驚風(fēng)。
每服1丸,薄荷湯送下。
《圣惠》卷八十七:蟾酥丸
蟾酥1分,豬膽2個(gè),青黛3分,龍腦3分,朱砂3分(細(xì)研),麝香1分,蟬殼1分(微炒,去足),干地龍1分(微炒),蛇蛻皮灰1分。
除蟾酥外,余藥為細(xì)末,以豬膽化蟾酥和丸,如粟米粒大。
小兒干疳。乳食不成肌膚,日漸羸瘦,身體壯熱,毛發(fā)干枯,四肢無(wú)力。
每服5丸,以溫水送下。研,吹鼻內(nèi)。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:蟾酥丸
蟾酥、牛黃、人牙、珍珠、朱砂。
痰涎驚狂。痘頂陷而作驚狂。
《慈幼新書》本方有雄黃。用量用法為:蟾酥、牛黃、人牙、雄黃、珍珠各三分,朱砂三厘。乳汁為丸,如黍米大。每服數(shù)丸,人參湯送下。
《圣惠》卷八十七:蟾酥丸
蟾酥1分(研入),麝香1分,五靈脂1分,巴豆1分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上為極細(xì)末。用酒半盞,同入銚子內(nèi),以慢火熬,不住手?jǐn)嚕蚩巴瑁瑸橥枞琰S米大。
小兒蛔疳,蟲毒腹脹痛,青筋急滿,日漸枯瘦,食物不著肌肉,或時(shí)下蛔蟲,或時(shí)腹內(nèi)多痛。
每服3丸,空心及晚后以陳橘皮煎湯送下。
《霍亂論》卷下:蟾酥丸
杜蟾酥(燒酒化開)3錢,明雄黃(水飛)3錢,丁香2錢,木香2錢,沉香2錢,茅山蒼術(shù)(土炒焦)4錢,朱砂(飛)1錢5分,當(dāng)門子1錢,西牛黃3分。
上為極細(xì)末,擇凈室中研勻,同蟾酥,加糯米粽尖五個(gè),搗千余下,丸如椒子大,曬干,盛于瓷碗內(nèi);再用朱砂1錢5分,燒酒調(diào)涂碗內(nèi),蓋好,用力搖一二千下,則光亮矣,密收瓷瓶?jī)?nèi)。
暑月食涼飲冷,食物不慎,兼吸穢惡,成痧脹腹痛,或霍亂吐瀉。
每服3粒(輕者1粒,重者5粒)泉水送下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二:蟾酥丸
雄黃3錢,麝香3分,木香1錢,丁香1錢(以上俱不見火),蒼術(shù)3錢,蟾酥1錢,石蟾蒲1錢(炒),山茨菇1錢半(炒)。
上為末,火酒化蟾酥為丸,如粟米大,朱砂為衣。
痧脹腹痛。
如難丸,少加米飲。每用2-3丸,放舌尖上化下。加入西牛黃、金箔,端午日午時(shí)合尤妙。
《簡(jiǎn)明醫(yī)彀》卷八:蟾酥丸
朱砂、雄黃(飛,研)、蟾酥(酒研,化和)。
上為丸,如蘿卜子大。
疔瘡。
每2丸用金銀花、紫花地丁、稀薟、夏枯、車前、鐵屑帚、草木賊、過(guò)山龍各2錢,陳煮酒2碗,煎8分吞,下滓,水煎熱服。火烘厚蓋,汗出,大便瀉,小便長(zhǎng),愈。未效,再多服,漸與粥湯。危者,兼服八寶散。
《傷科補(bǔ)要》卷三:蟾酥丸
麝香3錢,丁香6錢,大黃6兩,雄黃3兩6錢,茅術(shù)3錢,麻黃3兩6錢,天麻3兩6錢,朱砂3兩6錢,蟾酥9錢,甘草3兩6錢。
上為細(xì)末,將燒酒化烊蟾酥為丸。
一切痧穢等惡氣,中人臟腑。
如不敷,再加糯米糊和為丸,朱砂為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