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白術湯
《醫方集解》:茯苓白術湯
處方
茯苓、白術各等分。
功能主治
心下支飲,常苦眩冒。
摘錄
《醫方集解》
《易簡方》:茯苓白術湯
處方
白術1兩,附子1兩,甘草半兩,茯苓半兩,官桂半兩。
功能主治
冒雨濕著于肌膚,或因汗出浸漬,或因澡浴得病,腰重腳弱,身體煩痛,頭眩。
用法用量
《普濟方》本方用法“上(口父)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生姜七片,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服。”
摘錄
《易簡方》
《三因》卷五:茯苓白術湯
處方
茯苓1兩,干姜(炮)1兩,甘草(炙)1兩,白術1兩,桂心1兩。
制法
上為末。
功能主治
冒暑毒,加以著濕,或汗未干即浴,皆成暑濕。濕溫寒熱,頭目疼痛,胸滿妄言,多汗,兩脛逆冷者。
用法用量
每服4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,食前服。
摘錄
《三因》卷五
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五:茯苓白術湯
處方
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術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甘草(炙、銼)半兩,芎藭1兩。
制法
上為粗末。
功能主治
傷寒吐后,心下逆滿,松悸不定,起即頭眩。
用法用量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摘錄
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五
《直指》卷三:茯苓白術湯
處方
茯苓、干姜(炮)、甘草(炙)、白術、辣桂、蒼術(炒)各等分。
制法
上銼。
功能主治
中濕,身體痛重。
用法用量
每服3錢,水煎服。
摘錄
《直指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