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丹膏
《圣惠》卷六十三:黃丹膏
黃丹24兩(微炒,細羅),麻油2斤半,豬脂8兩(臘月者),松脂4兩,紫花1兩(去土),當歸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黃芩1兩,莨菪子2兩,棘針49枚(頭曲者),青緋帛各2尺(燒灰),人糞灰1兩,青柏葉1兩,蜥蝎7枚,亂發如雞子大,蠟3兩,蔥(并根)20莖。
上銼,先下油脂于鍋內煎令熔,次下藥,以文火煎半日,次下松脂、蠟,候香熟,以綿濾去滓,都入藥油于鍋中,納黃丹,不住手攪令勻,候色變紫色,收得油方盡,軟硬得所,用瓷盒盛。
內消止痛。主癰疽發背,癰腫丹毒,一切瘡癤。
攤在故帛上貼之。
《瘍科選粹》卷五:黃丹膏
黃丹(淘洗7次凈)1兩5錢,黃連5錢,川芎5錢,海螵蛸3錢,輕粉、朝腦、水龍骨。
上為極細末,以生桐油調為膏,夾紙做成,著肉面針刺數十孔。
臁瘡。
方中輕粉、朝腦、水龍骨用量原缺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:黃丹膏
巴豆21粒(去殼),清油2兩,黃丹1兩半。
清油煎豆黑色,去豆,用黃丹入油慢火熬,攪勻作膏。
腳折(腳皸)。
煎冬橘葉湯洗凈涂之。
《圣惠》卷六十三:黃丹膏
黃丹7兩,蠟2兩,白斂2兩(銼),杏仁3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),乳香2兩(末),黃連1兩(銼)生油1升。
前3味以生綿袋盛,入油,慢火熬半日,濾出,下黃丹,以柳木蓖攪,候變黑,膏成,入蠟、乳香更熬,硬軟得所,用瓷盒內盛。
一切癰疽發背,疼痛不止,大渴悶亂,腫硬不可忍。
故帛攤貼,每日換2次。
方出《圣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:黃丹膏
黃丹半兩,舍上黑煤半兩(細研)。
上藥人蜜調,用瓷盞盛之,以文武火養,候成膏。
口舌生瘡。
涂瘡上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:黃丹膏
黃丹4兩,蜜1兩。
上藥熬成膏。
口瘡。
涂口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