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礬散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:黃礬散
黃礬15克 烏賊魚骨7.5克 黃連7.5克(去須)
上藥搗羅為末。
治小兒聤耳,出膿水。
綿裹如棗核大,塞耳中,一日換三次。
《圣惠》卷三十四:黃礬散
黃礬半兩,白礬半兩,青礬(燒令汁盡)半兩,白狗糞灰半兩,莽草半兩,雄黃(細研)半兩,石膽(細研)1分,莨菪子(炒令黑)1分,干地龍(微炒)1分,人糞灰1分,麝香1錢(細研)。
上為末,都研令勻。
急疳蝕齒齦,唇口壞爛腫痛。
先以鹽漿水漱口2-3度,于上點之,日3次。有涎勿咽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四:黃礬散
大黃1兩,明礬5錢。
上為細末。
砒信中毒。
每服3-4錢,冷水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二一三:黃礬散
黃礬1兩,干姜1兩,葛勒蔓1兩。
上為散,熔黃蠟和如棗核大。
疳(匿蟲),腸頭挺出。
以薄綿裹納下部中,日3次。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二一:黃礬散
黃礬(甘鍋燒通赤研入)1兩,生干地黃(焙)半兩,胡桐淚半兩,升麻半兩,干蝦蟆頭2枚(炙焦)。
上為散。
齒齦宣露,及骨槽風,小兒急疳,齦肉腫爛。
每用半錢匕,干貼。良久吐津,甘草水漱口。1-2服立效。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九:黃礬散
黃礬(燒研)1分,麝香(研)1錢,干蛤殼(燒灰,研)1分,防風(去叉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。
上除別研外,搗羅為散,再和勻。
疳(匿蟲),齒根宣露。
以暖漿水漱口后,用藥貼齒根上。有涎即吐出,1日2次。
《圣惠》卷八十九:黃礬散
黃礬半兩,烏賊魚骨1分,黃連1分(去須)。
上為末。
小兒聤耳出膿水。
綿裹如棗核大,塞耳中,日3次。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五:黃礬散
黃礬半兩。
納瓶中,火燒令汁盡,細研為散。
聤耳。耳卒腫出膿。
綿裹1錢匕,塞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