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玉散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紅玉散
寒水石(炭火燒通赤,候冷細研)二兩,黃丹半兩。
上同研細,
斂瘡口,生肌肉,止疼痛,去惡水,不問日近年深,并治之。
干摻瘡口內,后用萬金膏貼,每日一上,再上尤妙。
《魯府禁方》:紅玉散
生白礬9錢,朱砂1錢。
上為細末。
心痛。
每服錢抄1字,溫水調下。
《局方》卷八(淳佑新添方):紅玉散
寒水石(炭火燒通赤,候冷細研)2兩,黃丹半兩。
上為細末。
斂瘡口,生肌肉,止疼痛,去惡水。主
干摻在瘡口內,后用萬金膏貼,每日1上,再上尤妙。
《魯府禁方》:紅玉散
宮粉2錢,黃丹5分,拔過松香5錢。
上為極細末。
頭面黃水,到處生瘡。
干摻患處;如瘡結痂,則用香油調敷。
《玉案》卷六:紅玉散
輕粉3錢,血竭3錢,珍珠2錢,甘草2錢,黃連2錢,鉛粉2錢。
上為細末。
疔瘡不收口。
摻瘡口。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:紅玉散
石膏(煅,研,水飛)1兩,黃丹5錢,血竭3錢,輕粉1錢,冰片2分。
上為細末。
生肌收口。主痘疹后發癰疽瘡毒,出膿者。
每用少許敷患處,或以太乙膏貼之。
《醫級·雜醫類方》卷八:紅玉散
枯礬5分,黃丹5分,水龍骨(即船底老油灰)1錢(煅,研),海螵蛸。
上為細末。
聤耳流膿。
方中海螵蛸用量原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