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酒療法,顧名思義,就是把藥與酒結合起來,共同發揮作用,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藥酒的優越性在于藥與灑的融合,因為酒具有“通血脈、行藥勢、溫腸胃、御風寒” 之功效。酒與藥的融合可增強藥力,既可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,又可用于久病愈后的輔助性治療,促進身體盡快康復。而且,酒還是藥材中有效成分的良好溶劑。因此藥酒的優越性是其他劑型的藥物,如湯藥、丸藥、片劑等無可相比的。對于不孕而言,藥酒療法既可以發揮酒祛寒活血的作用,又可以發揮藥物調理身體的作用,可以說一舉兩得。
1.腎陽虛型:癥見婚后日久不孕,形寒肢冷,面色?s白,精神疲憊,腰酸或痛,少腹發涼,初潮較晚,月經后期,量少色淡,甚至閉經。
種子藥酒
【組成】淫羊藿125g、核桃肉、生地各60g、枸杞子、五加皮各30g、白酒2L。
【用法】將諸藥搗成粗末,置于凈器中,加白酒,搖勻,密封,浸泡5~7天,啟封,濾去藥渣,靜置澄清,裝瓶備用。
【說明】每日服2次, 每次30~40ml。
巴戟天藥酒
【組成】巴戟天100g、當歸、黃芪、鹿角、熟地、益母草各30g、白酒1L。
【用法】將諸藥加工成粗末,置于酒壇中,加白酒,搖勻,密封,浸泡7~10天后啟封,濾去藥渣,澄清裝瓶。
【說明】每日服2次,每次20ml。
淫羊藿酒
【組成】淫羊霍100g、肉歡蓉50g。
【用法】上藥加1000ml好白酒或米酒,封蓋,7日后可飲用。
【說明】每日3次,每次1小杯。
菟絲子酒
【組成】菟絲子108g、紅糖適量鹿茸(切片)10g、山藥30g。
【用法】置凈瓶中,用好酒500ml浸之,封口,經7日后開取。
【說明】每日3次, 每次空腹飲1~2小杯。
2.腎陰虛型:癥見婚久不孕,頭暈耳鳴,形體消瘦,顴紅潮熱,五心煩熱,心悸失眠,月經先期,量少,色暗紅,質稠或有小血塊,帶下量少。
養精種玉酒
【組成】白芍、核桃仁各60g、熟地、全當歸、山茱萸、遠志、紫河車各50g、枸杞子、菟絲子各30g、五味子、香附各20g、丹參15g、酸石榴子、炙甘草、炒棗仁、炒麥芽、炒谷芽各10g、蜂蜜300g、米酒4L。
【用法】將諸藥加工研成粗末,置于瓷壇內,加入蜂蜜和米酒,攪拌均勻,密封,浸泡15天,啟封,濾去藥渣,澄清裝瓶備用。
【說明】日服2次,每次服20~30ml。
仙傳種子酒
【組成】茯苓100支、棗肉50g、核桃肉40g、炙黃芪、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炒白芍、生地、熟地、小茴香、枸杞子、覆盆子、陳皮、沉香、官桂、砂仁、甘草各5g、五味子、乳香、沒藥各3g、蜂蜜600g、白酒2L。
【用法】先將乳香、沒藥研碎放入沙鍋內,加蜂蜜,熬至冒泡,倒入凈酒壇中,再將其他中藥研成粗末,放入酒壇中,加白酒,攪拌均勻。水浴加熱保持在50°左右,40分鐘后取下,密封,埋入土中浸泡3~5日,取出濾去藥渣,靜置澄清,裝瓶備用。
【說明】每日3次,每次服20~30ml。
3.脾腎兩虛型:癥見月經不調、赤白帶下,腰膝酸軟,食少納呆,脘腹脹滿,久不受孕。
脾腎兩助酒
【組成】白術、青皮、生地、杜仲、補骨脂、陳皮、川椒、青鹽、巴戟肉、白茯苓、小茴香、肉歡蓉各30g、黑豆(炒)60g。
【用法】上14味共搗粗末,絹袋包貯,置凈器中,用高粱酒1500ml浸,封口,春夏7日,秋冬10日后開取。每早、晚空腹服10~20ml。
【說明】受胎后不可再服。
仙靈脾酒
【組成】仙靈脾100g、肉歡蓉、益母草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烏藥各30g、米酒2L。
【用法】將諸藥加工成粗末,裝入凈容器內,加米酒,浸泡5~7天,啟封,濾去藥渣,靜置澄清,裝瓶備用。
【說明】每日服2次,每次飲服20~30ml,早、晚各服1次。
注意
1.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、浸潤性或空洞性肺結核病患者、癲癇病患者、心臟功能不全者、慢性腎功能衰竭者、某些皮膚病患者、對酒精過敏者、及婦女在妊娠期、哺乳期、行經期不宜飲用藥酒。
2.服用下列藥物不能同時飲用白酒和藥酒。中樞神經抑制劑,如巴比妥類藥、精神安定劑,如安定、利眠寧、撲爾敏、賽庚啶、苯海拉明、氯丙嗪、安乃近等;單胺氧化酶抑制劑;降壓藥,如胍乙腚、肼苯達嗪等;利尿藥,如速尿、利尿酸、氯噻酮等;阿司匹林和磺胺類藥物;降糖藥胰島素和冠心病藥硝酸甘油等。
3.兒童、青少年正在生長發育階段,臟器功能尚未健全,一般也不宜飲用白酒和藥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