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職稱
副主任醫師
所在科室
抗衰老
所在醫院
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
專業擅長:肉毒素注射、玻尿酸填充劑注射、注射美容疑難雜癥、面部埋線提升。
醫師簡介:注射美容中心負責人,副主任醫師,副教授,整形外科博士,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。 擅長:肉毒素注射、玻尿酸填充劑注射、注射美容疑難雜癥、面部埋線提升。 簡介:從事整形外科臨床工作近20年,目前兼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美容外科分會青年委員、美沃...
2025-06-18
2025-06-18
2025-06-18
2025-06-18
2025-06-18
醫師簡介
出診時間表
注射美容中心負責人,副主任醫師,副教授,整形外科博士,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。
擅長:肉毒素注射、玻尿酸填充劑注射、注射美容疑難雜癥、面部埋線提升。
簡介:從事整形外科臨床工作近20年,目前兼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美容外科分會青年委員、美沃斯國際醫美美容大會線雕培訓講師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英文文獻37篇,中文文獻20余篇。主持基金課題4項,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、面上項目。主編:《整形外科漢英詞匯》(人衛出版社)。參編4本專著,包括《隆乳術》《腹壁整形術》《尿道下裂學》《東方線雕美容醫學》等。近5年,共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6名、博士研究生1名。
目前專注微創面部年輕化相關研究(相關文章,本人均為通訊作者)。
面部肉毒素注射:提出個人經驗的中上面部除皺、微滴注射提升技術。在下眼瞼的原創多點微滴注射,可以有效避免注射后眼輪匝肌力量過低的并發癥。額部分區、分層次,三排法微滴注射技術。相關研究發表在:
1.) Microdrop Botox Technique for Dynamic Wrinkles in the Upper Face. Aesthetic Plast Surg. 2022 Oct;46(5):2625-2626.
2.) Unilateral Double Eyelid Formation after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: A Case Report.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. 2022 Feb 18;10(2):e3972.
2.提出較大劑量的斜方肌、小腿肌群肉毒素注射法。真正意義的減小腿圍長期效果。
3.透明質酸:提出應用單相交聯透明質酸(或者大分子透明質酸)微滴注射法,矯正淚溝凹陷的新技術。應用韌帶提升原理的透明質酸注射面部提升技術,包括顳部、提眉、下瞼、中面部提升、鼻唇溝垂直注射提升、木偶紋提升(微笑唇)、頦部不對稱注射法等。
4.提出全新的額部、中面部、下面部、頸部、唇周神經阻滯技術,以及肩部、小腿神經阻滯,相關研究發表在(包括業內最高學術期刊《PRS》):
1.) A New Injection Method of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for Relieving Pain of Horizontal Neck Lines Injection. Plastic and Reconstr Surg.2023, accepted.
2.) Proposal of a Nerve Block Technique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Perilabial Vasculature and Innervation. Aesthetic Plast Surg. 2022 Apr 13.
5.結合多種注射美容技術的面部埋線提升。
擔任:
艾爾建(保妥適、喬雅登)培訓講師
艾莉薇玻尿酸培訓講師
嗨體認證授權注射醫師
擔任編委:
《Journal of Surgery and Surgical Procedures》
《Journal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》
《Aesthtic Medicine and Plastic Surgery》
《Glob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》
《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》
《廣州醫科大學學報》。
擔任審稿人:
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》 (Q1 IF 13.4)
《Journal of Global Health》 (Q1 IF 7.6)
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》 (Q3 IF 3.2)
《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 Dermatology》
《Medicine》
《Ear, Nose & Throat Journal》
《Current Drug Therapy》
《Journal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》
《Journal of Clincal and Cosmetic Dermatology》
作為共同第一作者,首次針對半側顏面短小畸形全基因組關聯分析(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, GWAS)研究:針對1400多個病例和2000多例健康人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檢測和篩查,最終找到了12個該疾病的風險基因,實現了該疾病遺傳病因研究零的突破。研究結果“Genome-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multipl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craniofacial microsomia”發表在《自然·通訊》雜志(2022年影響因子17.6)。
作為2015年V影響力峰會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,目前微博60萬粉絲,抖音4.5萬粉絲,微信公眾號超5千粉絲。日常科普整形美容外科相關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