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表實六合湯”。處方:四物湯4兩,麻黃5錢,細辛5錢。功能主治:妊娠傷寒,頭痛,身熱無汗,脈浮緊,太陽經病。各家論述:《醫方集解》:此足太陽藥也。凡婦人傷寒,六經治例皆同,有懷妊者,則以安胎為主…
中藥方劑“表虛六合湯”。處方:四物湯4兩,桂枝7錢,地骨皮7錢。功能主治:妊娠傷寒,中風表虛,自汗,頭痛項強,身熱惡寒,脈浮而弱大者。
中藥方劑“表邪降火湯”。處方:薄荷、陳皮、蒼術、麻黃(夏、秋不用)、桂枝、杏仁、腹皮、蘇葉、甘草、生姜(引)。功能主治:肺寒發喘,身熱骨酸,畏寒頭痛,脈浮洪。
中藥方劑“補肺清金飲”。處方:淮山藥9克 北沙參9克 麥冬6克 杏仁6克 樓皮9克 茯苓6克 橘紅3克 川石斛9克 毛燕6克 蓮子10粒(去心)大貝6克。功能主治:主小兒雞胸、龜背,脈虛數,身熱少食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補脾滲濕湯”。處方:蒼術、白術、茯苓、桂心、腹皮、當歸、烏藥、枳殼、熟地、茵陳、陳皮。功能主治:酒傷黃腫已消之后,不問身熱身涼,并皆治之。用法用量:黑棗為引。
中藥方劑“補陰清痢飲”。處方:大熟地5錢或8錢,當歸3錢(酒炒),炙甘草5分,山萸肉3錢(酒炒),白芍3錢(酒炒),杜仲3錢(炒),干姜1錢5分(炒黃),廣木香1錢(煨)。功能主治:陰虛久痢不止,身熱腹不痛,…
中藥方劑“白術桂枝湯”。處方:白術3錢(炒),桂枝1錢半,白芍1錢半,炙草8分,大棗3枚,生姜3片。功能主治:風木干脾,身熱泄瀉,脈弦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,去滓溫服。各家論述:風干胃腑,木旺乘脾,不能敷化而…
中藥方劑“白虎加蒼術湯”。處方:知母180克 甘草(炙)60克 石膏500克 蒼術90克 粳米90克。制法:上銼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清熱祛濕。濕溫病,身熱胸痞,多汗,舌紅苔白膩。現用于風濕熱、夏季熱等。用法用量:每服1…
中藥方劑“白虎合六一散”。處方:知母4錢,石膏1兩6錢,甘草1錢半,粳米1合,滑石3錢。功能主治:傷暑霍亂,身熱肢寒,自汗口渴,小便短赤者。
中藥方劑“百解湯”。處方:前胡(去蘆頭)、柴胡(去苗)、甜葶藶(微炒)、半夏(湯洗7遍去滑)、麻黃(去根節,湯煮掠去沫,焙)、羌活(去蘆頭)、獨活(去蘆頭)、桔梗(炒)、人參、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…
中藥方劑“碧玉散”。處方: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。制法:前二味為細末,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。功能主治:祛暑清熱。主夏傷暑熱,身熱吐瀉,下痢赤白,癃閉淋痛;或兼見目赤咽痛,口舌生瘡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…
中藥方劑“補中益氣湯”。處方:黃耆 甘草(炙)各1.5克 人參(去蘆)0.9克 當歸身0.6克(酒焙干或曬干)橘皮(不去白)0.6~0.9克 升麻0.6~0.9克 柴胡0.6~0.9克 白術0.9克。藥理作用:(1)對子宮、心肌、小腸等…
中藥方劑“八公和陽湯”。處方:石膏1錢,柴胡2錢,茯苓3錢,白術2錢,甘草1錢,炒梔子1錢,青皮3分,天花粉1錢。功能主治:冬月傷寒,邪在陽明、少陽,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八毒大黃丸”。處方:藜蘆2分(炙),大黃3分,朱砂5分,蜀椒4分,雄黃4分(研),巴豆4分(去皮,熬),桂心4分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:天行病34日,身熱目赤,四肢不舉;產乳后…
中藥方劑“柏煎丸”。處方:黃柏(去粗皮,蜜炙)、黃連(去須)、胡黃連、蘆薈、訶黎勒皮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末,熬豬膽汁和丸,如黃米大。功能主治:小兒驚疳,身熱頰赤,發枯皮燥,煩滿吐痢。用法用量:每服10丸,…
中藥方劑“比金丸”。處方:滑石 膩粉(研)各450克 青黛(研)75克 天南星(炮)375克 巴豆700個(去皮取霜)。制法:上為細末,以面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:主小兒驚風,身熱,喘粗涎嗽,心悸頰赤,大小便不…
中藥方劑“蒼防干葛湯”。處方:蒼術、防風、干葛、白芷、厚樸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下利,風濕傷陽明,額痛目痛,手足拘痛,身熱多汗,六脈長大。
中藥方劑“草罌飲”。處方:木瓜草1兩(一方用馬齒莧),罌粟殼半兩,甘草半兩。功能主治:小兒久新痢疾,不食身熱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3歲每服1錢,水半盞,煎3分,去滓,食前服。
中藥方劑“蔥白七味飲”。別名:七味蔥白湯(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)。處方:蔥白(連須,切)9克 干葛(切)9克 新豉6克(綿裹)生姜(切)6克 生麥門冬(去心)9克 干地黃16克 百勞水800毫升(此水以勺揚之)。功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