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姜面方”。處方:生姜(細切碎,濕紙裹,煨)半兩,白面(治如食法)3兩。功能主治:赤白痢及水痢。用法用量:拌和畢,沸湯中下煮20沸,空心旋旋食之。
中藥方劑“濟世丹”。處方:斑蝥1錢(去頭翅),全蝎1錢(去足,另研),草烏1個(去皮),雪膏1兩(宿干,另研),沉香屑1錢,木香1錢,巴豆1錢(去皮油),蓬莪術2錢,姜黃2錢,丁香1錢,粉霜1錢(另研),草果1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香連丸”。處方:黃連2兩(一半姜汁炒,一半芒硝水炒),木香1兩,大黃(酒蒸九次)1兩,青皮(炒)1兩,枳殼(炒)1兩,黃芩(炒)1兩,白芍2兩(酒炒),甘草5錢。制法:姜汁、神曲糊為丸,如梧桐…
中藥方劑“青橘皮丸”。別名:青橘丹(《證治準繩·幼科》卷七)。處方:青橘皮(去白,焙)當歸(凈)黃連須 干姜(炮)各30克 厚樸(姜制)肉豆蔻各15克。制法:上藥為細末,曲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…
中藥方劑“鹿角蕪荑丸”。處方:鹿角屑1分,蕪荑仁1分(炒),附子1分(炮裂,去皮),赤石脂半兩,黃連1分(去須,炒),地榆1分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功能主治:久赤白痢不止,腹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…
中藥方劑“龍骨圓”。處方:黃連(去須.微炒)、黃檗、白龍骨、訶黎勒皮(炮.去核)、木香,各一分;當歸(微炒)、干姜(炮)、白礬(枯研),各半兩;胡粉(微炒黃)三分。炮制:上件搗,羅為末,煉蜜和圓,如綠…
中藥方劑“龍骨黃連丸”。處方:龍骨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,白石脂1兩半,胡粉(炒黃)1兩,白礬(熬令汁枯)1兩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赤白痢。用法用量:每服20丸,米飲送下,日3次…
中藥方劑“龍骨阿膠散”。處方:龍骨、赤石脂、厚樸(去粗皮,姜汁炙)、楮皮(炙,銼)、地榆(炙,銼)、阿膠(炙令燥)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赤白痢,冷熱相攻,腹中刺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2錢匕,陳米飲…
中藥方劑“石榴皮散”。處方:酸石榴皮30克 龍骨30克(燒過)訶黎勒30克(煨,用皮)。制法:上藥搗細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赤白痢,日久不止。用法用量:每服6克,不計時候,以粥飲調下。處方:酸石榴皮90克(微炒)阿…
中藥方劑“神仙救苦散”。處方:罌粟殼15克(醋炒為末,再以銅器炒過)檳榔15克(炒赤,研末)。制法:上二味,每用等分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赤白痢下,日夜百行不止。用法用量:赤痢,蜜湯下,白痢,砂糖湯下。
中藥方劑“戊已丸”。處方:吳茱萸(川中者,湯洗兩三次)黃連(去須,好酒浸)各等分。制法:研細末,米糊為丸。功能主治:清熱化濕,溫中止痛。治赤白痢。用法用量:空腹時服30丸。赤痢,當歸、黃連、甘草湯下;白…
中藥方劑“湯泡飲”。處方:粟殼(蜜水炒)9克 烏梅1個(去棱)甘草0.9克 蜜30毫升。制法:上藥銼碎。功能主治:治赤白痢疾,日久不愈。用法用量:用滾水400毫升浸泡一時,去滓,分三次服。
中藥方劑“萸連丸”。處方:吳茱萸(揀凈)黃連(去須并蘆,銼骰子大)各等分。制法:上合一處,好酒浸透,各自揀焙,或曬干為末,糊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赤白痢疾。用法用量:每服30丸。赤痢,黃連丸,甘草湯…
中藥方劑“鴨蛋湯”。處方:生姜汁適量 鴨蛋1個(打碎,入姜汁內攪勻)。功能主治:治婦人胎前產后赤白痢。用法用量:上二味,煎至八分,入蒲黃9克,煎五七沸,空腹時溫服。
中藥方劑“小七香圓”。處方:甘松(炒)八十兩,益智仁(炒)六十兩,香附子(炒.去毛)、丁香皮、甘草(炒),各一百二十兩。蓬莪術(煨.乘熱碎)、縮砂仁,各二十兩。炮制: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圓,如綠豆大。功…
中藥方劑“小七香丸”。處方:甘松(炒)2.5克 益智仁(炒)1.88千克 香附子(炒去毛)丁香皮 甘草(炒)各3.25千克 蓬莪術(煨,乘熱碎)縮砂仁各600克。制法:上藥研為細末,水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功能主治:溫…
中藥方劑“橡實散”。處方:橡實30克 酸石榴皮30克(微炒)黃牛角腮30克(燒灰)。制法:上藥搗細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赤白痢,日夜不禁。用法用量:不計時候,以粥飲調下6克。
中藥方劑“紫莧粥”。處方:紫莧葉(細銼)1握 粳米100克。功能主治:治產前后赤白痢。用法用量:上二味,用水先煎莧葉,取汁去滓,下米煮粥,空腹時食之。
中藥方劑“痢帶靈”。處方:牛、羊角及蹄甲(炭)1000g,白及50g。制法:將牛、羊角及蹄甲,洗刷干凈,晾干,置密閉容器內,加熱悶煅6~8小時,至全部角質炭化,放冷取出,制成極細粉,白及亦制成細粉,合并混勻,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