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白茯苓陳皮丸”。別名:緩中丸。處方:白茯苓1兩,陳皮1兩,干生姜1兩,人參1兩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:脾胃虛弱。六脈俱弦而指下虛。食少而渴不止,心下痞、腹中或痛,或窄狹如繩…
中藥方劑“黃精粥”。處方:黃精(切碎)米。功能主治:補脾胃,潤心肺。主脾胃虛弱,體倦乏力,飲食減少,肺虛燥咳,或干咳無痰,肺癆咳血。用法用量:《藥粥療法》本方用黃精15~30g(或鮮黃精30~60g),粳米二兩…
在臨床上我們會經常跟患者提到脾虛,不理解我的生活習慣,什么都挺好,為什么會有脾虛這個癥狀?今天呢,我就跟大家再多聊一下脾虛,有哪些因素可以導致脾虛?脾虛應該注意什么?
中藥方劑“補黃散”。處方:人參1錢,白術(炒)1錢,白芍藥(炒黃)5分,陳皮5分,甘草(炙)5分。功能主治:婦人脾胃虛熱,口舌生瘡,畏冷飲食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、大棗,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裨脾散”。別名:建脾丸(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三)。處方:附子(炮)30克 蜀椒(汗)30克 桂心60克 赤石脂 黃連 人參 干姜 茯苓 大麥芽 陳曲(炒)石斛 當歸各60克 鐘乳90克(研)。制法:上十三味,搗篩,…
中藥方劑“補脾飲”。處方:白術、黃耆、茯苓、山藥、廣皮、當歸、熟地、人參、香附、補骨脂、炙甘草。功能主治:大補脾胃。主婦人脾胃虛,水谷減少,血無由生,始則經來少而色淡,后則閉絕不通,飲食日減,面色萎…
中藥方劑“白扁豆粥”。處方:白扁豆、粳米。功能主治:健脾養胃,清暑止瀉。主脾胃虛弱,食少嘔逆,慢性久瀉,暑濕瀉痢,夏季煩渴。用法用量:每次取炒白扁豆60g,或鮮白扁豆120g,粳米60g,同煮為粥,至扁豆爛熟,…
中藥方劑“白芍湯”。處方:白芍藥、炙甘草、蓮肉、山藥、扁豆、龍眼肉、青黛、麥冬。功能主治:調脾胃,平肝木。主麻后元氣不復,脾胃虛弱,羸瘦,身無潮熱者。用法用量:合34劑,水煎服。處方:白芍(酒炒)1錢,苡…
中藥方劑“補中丸”。處方:川芎1兩,當歸1兩,黃耆(蜜炙)1兩,白術(蜜炙)1兩,人參1兩,白芍1兩,杜仲(鹽水炒)1兩,川續斷1兩,阿膠(炒珠)1兩,五味子(炒)1兩,甘草(蜜炙)5錢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…
中藥方劑“補中益氣丸”。處方:炙黃芪200g 黨參60g 炙甘草100g 白術(炒)60g 當歸60g 升麻60g 柴胡60g 陳皮60g。性狀:為棕色的水丸,或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味微甜、微苦、辛。炮制:上八味,粉碎…
中藥方劑“補母止嗽湯”。處方:白術5錢,茯苓5錢,人參1錢,陳皮3分,甘草1錢,蘇子1錢,半夏1錢,桔梗2錢,麥冬5錢,紫菀1錢,肉桂5分。功能主治:脾胃虛寒不能生肺,邪留中脘,久嗽不愈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補益蒺藜丸”。處方:黃耆48兩,芡實(炒)16兩,白術(麩炒)48兩,沙苑子160兩,山藥32兩,茯苓16兩,當歸32兩,橘皮16兩,扁豆16兩,菟絲子32兩。制法: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重2錢。功能主治:補養腎水…
反胃是指飲食入胃,宿谷不化,經過良久,由胃返出之病。食后脘腹脹滿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谷不化,吐后則舒,神疲乏力,面色少華,手足不溫,大便溏瀉,舌淡,苔白滑,脈細緩無力
嘔吐是指胃失和降,氣逆于上,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。飲食稍多即易嘔吐,時作時止,面色少華,倦怠乏力,四肢不溫,大便溏薄,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中藥方劑“保真丸”。處方:補骨脂1兩(酒炒,研細末),人參1兩3錢,茯苓1兩,土炒白術1兩5錢,炙甘草3錢(上4味以河水6碗,煎濃汁,去滓,和骨脂曬干聽用),杜仲1斤(用鹽水炒斷絲,為細末),川芎8錢,當歸1兩…
中藥方劑“保胃安脾湯”。處方:郁金3錢,延胡索4錢,紫蔻仁2錢,枳實3錢,香附米3錢,牽牛2錢,毛蒼術4錢,茯苓3錢,甘草2錢。功能主治:黃疸。因內積郁悶之氣,客于脾胃,使脾胃之氣不得自知,久之其脾胃虛衰,其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