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白鮮皮酒”。處方:白鮮皮3兩,川獨活3兩。功能主治:產后中風,脈沉弦濇者。用法用量:醇酒56升,蒸窨。空心隨量飲。各家論述:產后中風挾濕,而留連不解,不能流行血氣,故肌膚頑木,痛癢不知。白鮮皮去…
中藥方劑“半夏溫肺湯”。處方:細辛半兩,橘皮半兩,桂心半兩,人參半兩,旋覆花半兩,甘草半兩,桔梗半兩,芍藥半兩,半夏半兩,赤茯苓3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胃氣虛冷,心腹中脘痰水冷氣,心下汪洋,嘈…
中藥方劑“半溫半熱湯”。別名:半濕半熱湯。處方:半夏7分,茯苓7分,白術7分,前胡5分,枳殼(麩炒黃色)5分,甘草(炙)5分,大戟5分,黃芩3分,茵陳3分,當歸3分。制法:上切細,作1服。功能主治:酒疸,身黃無熱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天麻湯”。處方:沉香 川烏(炮,去皮)益智仁各6克 甘草4.5克(炙)姜屑4.5克 獨活12克 羌活15克 天麻 黑附子(炮,去皮)半夏(泡)防風各9克 當歸4.5克。制法:上十二味,哎咀。功能主治:主小兒因…
中藥方劑“導聚散”。處方:當歸3兩,赤芍1兩半(醋炒),桂心1兩半,青皮1兩半,香附3兩(醋炒),木香1兩半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婦人產后肝脾氣滯,結聚不散,而致惡露不盡,小腹疼痛不止,脈沉弦澀滯者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保命承氣湯”。處方:當歸1兩,大黃5錢,元明粉3錢,生甘草1錢5分,枳實3錢(炒),厚樸2錢(炒)。功能主治:結胸之證,大便干燥,脈沉弦有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如手按胸腹,痛而堅硬恙久者,此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生姜羊肉湯”。別名:小羊肉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三)、當歸湯(《圣濟總錄》卷九十四)、羊肉湯(《景岳全書》卷六十一)。處方:當歸9克 生姜15克 羊肉50克。功能主治:溫中養血,祛寒止痛。主寒…
中藥方劑“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”。別名:己椒藶黃丸(《金匱要略》卷中)、椒目丸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八)。處方:防己 椒目 葶藶(熬)大黃各14克。制法:上四味藥,為末,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攻逐水飲…
中藥方劑“復腎散”。處方:廣狗腎2具,海馬50g,鹿腎1對,土茯苓200g,淡菜100g,鹿角菜50g,鮑魚50g,頭發菜50g,砂仁50g,杜仲炭50g,杞果100g,冬蟲草50g,酒生地50g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補陰培陽。主腎…
中藥方劑“和胃湯”。處方:谷芽15g,麥芽15g,神曲9g,焦雞內金9g,焦山楂9g,陳皮9g,枳殼6g,蘇梗6g,桔梗6g,萊菔子9g,佩蘭9g,藿香6g,甘油6g。功能主治:和胃理氣,增進飲食。主慢性胃炎(飲食積滯型)。食…
中藥方劑“開郁逐瘀湯”。處方:香附3錢,郁金3錢,延胡3錢,歸尾2錢,川芎2錢,青皮2錢,枳殼2錢。功能主治:開郁散結。主產后血暈偏于氣郁者,面色蒼黯,胸脘及兩肋滿悶,腹膨脹而痛,時有昏迷,惡露不下或下甚少…
中藥方劑“生化通經湯”。處方:酒丹參12克 香附 土牛膝各9克 當歸尾 桃仁各6克 紅花3克 澤蘭12克。功能主治:活血祛瘀。治經行無定期,乍多乍少,色紫有塊,小腹脹痛拒按,口燥不欲飲水,小便黃少不暢,大便燥結,…
中藥方劑“溫脾湯”。處方:大黃12克 人參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。制法:上五味,哎咀。功能主治:溫補脾陽,攻下冷積。治脾陽不足,冷積便秘,或久利赤白,腹痛,手足不溫,脈沉弦。用法用量:以水800毫升,先煎后…
中藥方劑“益腎調經湯”。處方:杜仲 續斷 熟地各9克 當歸6克 白芍(炒)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烏藥各9克。功能主治:溫腎調經。治婦女腎虛,經來色淡而多,經后腹痛腰酸,肢軟無力,脈沉弦無力。用法用量:水煎…
中藥方劑“理氣滲濕湯”。處方:生香附9克 木香6克 砂殼4.5克 樸花 茅術須各6克 五加皮 云苓皮各9克 桑枝15克。功能主治:理氣行水。治妊娠三月之后,先是腳浮腫,漸至腿膝,步行艱難,甚至腳趾間出黃水,胸脅作脹…
中藥方劑“桂枝加味湯”。處方:桂枝湯加澤瀉、川烏(炮)、青鹽茴香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外腎吊痛,自左乳根起,如蜘蛛絲許,吊縮外腎,拘攣不得屈伸,其脈沉弦緊澀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再用炮附子、葫蘆巴(酒炒)、…
中藥方劑“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辛半夏湯”。別名: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辛半夏湯、苓甘味姜辛夏湯、茯苓五味姜辛夏湯、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湯、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湯、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、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