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訶黎勒煮湯”。處方:訶黎勒(煨,去核)1兩半,桑葉2兩半(切)。制法: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小兒下痢,渴不徹,腹脹不能食。用法用量:每服1錢匕,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分溫徐徐服。
中藥方劑“厚樸去干姜湯”。處方:厚樸(去皮,姜汁炒)、陳皮(泡,去浮白)、茯苓、炙草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妊娠能食,腹痛后重,積穢稠粘之白痢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和胃丸”。處方:大黃1分,細辛1分,黃連1分,蜀椒(去目閉口者,汗)1分,皂莢(炙,去皮子)1分,當歸1分,桂心1分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熬)1兩半,黃芩1兩半,葶藶(熬)半兩,阿膠(炙)半兩,芒消…
中藥方劑“雞屎醴飲”。處方:雄雞屎(臘月取,曬干)1兩,川芎1兩。制法:上各為極細末,和勻,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臌脹,旦食暮不能食,痞滿壅塞。用法用量:每服50丸,溫酒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酒瀉丸”。處方:嫩鹿茸(酥炙透)1兩,肉蓯蓉5錢,麝香5分。制法:上為末,陳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飲酒過傷成病,骨立不能食,但飲酒即瀉。用法用量:每服4050丸,米湯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腳氣散”。處方:牛膝3兩,硇砂3兩,細辛3兩,丹參3兩,白術3兩,郁李仁(去皮)3兩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下氣消腫,利小便。主腳弱上氣,痹滿不能食;脹腫;兼療風虛冷脹不能食。用法用量:每服方寸…
中藥方劑“進食散”。處方:青橘皮(去瓤)、陳皮(去白)、高良姜(薄切.炒)、肉桂(去粗皮)、甘草(炙),各一分。草果肉、川烏頭(炮),各三個。訶子(煨.去核)五個。炮制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脾胃虛冷,…
中藥方劑“姜術散”。處方:白術1兩2錢半,生姜1兩半。制法:上銼,作1服。功能主治:產后更無他疾,但多嘔逆,不能食。用法用量:酒、水各2升,煎取1升,分3服。處方:半夏5錢,木香5錢,川白姜2錢5分,白術2錢5分,…
中藥方劑“姜汁飲”。處方:生姜4兩。功能主治:開胃口,令人能食。主腳氣,上氣悶絕者;中暑。用法用量:上和皮搗取自然汁,早晨取半合,以溫湯半合和服之,每如人行10里1服,1日3次。
中藥方劑“姜黃湯”。別名:姜黃散。處方:姜黃1兩3分,藿蘆(銼)1兩,鶴虱(微炒)1兩1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蛔蟲心痛,喜吐水,沖刺痛不可忍,或不能食,面黃腹滿。用法用量:姜黃散(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九…
中藥方劑“椒姜大麥湯”。處方:大麥芽1升(炒),川椒1兩(炒),干姜3兩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谷勞不能食。怠惰嗜臥,肢體煩重,腹滿善饑而不能食,食已則發,因谷氣不行。用法用量:每服方寸匕,日3服。
中藥方劑“寬緩湯”。處方:柴胡2錢,茯苓2錢,當歸3錢,白芍5錢,甘草1錢,蘇葉1錢,黃芩1錢,竹葉30片。功能主治:少陽之氣不和,胸中脹急,煩悶不安,上不能食,下不能出,大小便窘迫之極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開結妙功丸”。別名:妙功丸、妙效丸。處方:荊三棱(炮)1兩,茴香1兩(炒),川烏頭4兩,神曲1兩,麥芽1兩,大黃1兩(好醋半升熬成稠膏。不破堅積,不須熬膏),干姜2錢,巴豆2個(破堅積用4個),半夏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四圣解毒湯”。處方:紫草、木通、枳殼、黃耆、桂枝、大黃(酒炒)。功能主治:痘瘡發熱,及養漿時作癢,能食而大便秘。邪氣內實,正氣外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加味錢氏白術散”。處方:人參 白術 白茯苓 甘草(炙)枳殼(炒)各1.5克 藿香3克 干葛6克 木香 五味子 柴胡各0.9克。制法:上藥銼碎。功能主治:健脾益氣,生津止渴。治消渴不能食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青蒿鱉甲湯”。處方:青蒿6克 鱉甲15克 細生地12克 知母6克 丹皮9克。功能主治:養陰透熱。治溫病后期,熱邪深伏陰分,夜熱早涼,熱退無汗,能食消瘦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用法用量:用水1升,煮取400毫升…
中藥方劑“鯉魚臛”。處方:鯉魚肉300克 蔥白1握 麻子15克(熬,細研)。功能主治:治老人水氣病,身體腫,悶滿氣急,不能食,皮膚欲裂,四肢常疼,不可屈伸。用法用量:上藥以水濾麻子汁,和煮作臛,下五味、椒、姜…
中藥方劑“龍膽草散”。處方:龍膽草1兩,大青1兩,柴胡1兩,枳實1兩(麩炒令黃),栝樓1兩,黃芩1兩,梔子仁1兩,茵陳1兩,川大黃1兩(微炒),甘草半兩(微炒)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傷寒壯熱,骨節煩疼,連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