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蘇,是一種紫色的植物,有特殊的清香氣味,可入藥,可做菜和調味品。它能使人腹中舒服,古人稱之為紫色舒服草,因而得名“紫蘇”。 《本草匯言》中記載紫蘇具有解表散寒,行氣寬中,安胎等功效,主治風寒感冒、…
紫草油是臨床治療燒燙傷的長備外用藥,文獻中有醫院自制紫草油的報道,處方均為紫草、當歸、地榆、黃芩、黃柏、甘草、白芷、冰片等多味藥組成,以麻油加熱提取。
紫草膏的制作方法有三種,一是油煎法,二是隔水蒸法,三是直接浸泡法。那么油煎法是最快的,只要把橄欖油倒入鍋里加熱,然后把紫草倒進去油煎幾分鐘,把油濾出來就好了。
中藥紫蘇葉原產中國,其栽種歷史悠久,現如今亞洲許多國家均有種植。中藥紫蘇葉性溫,味辛,對治療咳嗽、氣喘、感冒風寒、胎動不安等癥均有很好的療效。
紫蘇既可入藥又可作為菜食用。紫蘇梗,理氣寬中,止痛安胎。紫蘇子降氣消痰,平喘,潤腸。湘菜菜系里有一道名菜叫紫蘇煎黃瓜,非常有名。但由于紫蘇含有大量草酸,在人體沉積過多進入人體會損害神經、消化系統和…
紫花地丁,別名野堇菜、光瓣堇菜等,多年生草本,屬側膜胎座目,堇菜科多年生草本,無地上莖,高4至14cm,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,上部者較長,呈長圓形、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,花中等大,紫堇色或淡…
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都是常見的中藥材,在生活中,有很多人會把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混淆,甚至在臨床上,也會出現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飲片混淆的的現象。主要區別:紫花地丁可被作為園林觀賞;苦地丁也被叫做地丁、地丁草…
紫花地丁,又名地丁草,紫地丁,味苦、辛、寒。歸心、肺經。具有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,清熱利濕的作用,主治疔瘡,癰腫,瘰疬,黃疸,痢疾,腹瀉,目赤,喉痹,毒蛇咬傷。
紫草油是臨床治療燒燙傷的長備外用藥,文獻中有醫院自制紫草油的報道,處方均為紫草、當歸、地榆、黃芩、黃柏、甘草、白芷、冰片等多味藥組成,以麻油加熱提取。
紫草功能主治涼血,活血,解毒透疹。用于血熱毒盛、斑疹紫黑、麻疹不透、瘡瘍、濕疹、水火燙傷。清熱涼血,用于麻疹,熱病癍疹,濕疹,尿血,血淋,血痢,瘡瘍,丹毒,燒傷,熱結便秘。嬰兒可以用它來防止、治療…
紫蘇子,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多系栽培。主產于湖北、江蘇、湖南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原植物生于濕地、路旁、村野、荒地,或栽培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以疏松、肥沃、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長。味辛…
紫蘇子,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多系栽培。主產于湖北、江蘇、湖南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原植物生于濕地、路旁、村野、荒地,或栽培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以疏松、肥沃、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長。味辛…
紫蘇子,臨床用名有紫蘇子、炒紫蘇子、蜜炙紫蘇子、紫蘇子霜。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多系栽培。主產于湖北、江蘇、湖南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原植物生于濕地、路旁、村野、荒地,或栽培。喜溫暖濕…
中藥紫蘇子,別名蘇子、黑蘇子等。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,曬干。壓碎有香氣,味微辛,具有降氣消痰,平喘,潤腸。用于痰壅氣逆,咳嗽氣喘,腸燥便秘的功效。另外“…
中藥方劑“貝母黃芩湯”。處方:川貝母3錢,黃芩5錢,麥門冬3錢,茅根5錢,滑石4錢,瓜蔞仁3錢,罌粟殼4錢,青黛3錢,甘草2錢。功能主治:清熱止嗽主嗽血,脈象洪盛,血色紫暗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,溫服。各家論述:此…
中藥方劑“白瘢風酒”。處方:苦參5斤,露蜂房5兩,刺猬皮1個。制法:上(口父)咀。以水3斗,煮1斗,去滓用汁,細酒曲5斤,炊黍米3斗,作飯拌曲,同藥汁,如釀酒法,酒成榨去糟。功能主治:紫白瘢風。用法用量:食前溫…
中藥方劑“白虎加元麥紫蘇湯”。處方:石膏2錢(生),知母1錢,甘草1錢(炙),粳米半杯,元參1錢,麥冬3錢,紫蘇3錢。功能主治:清金發表。主痘病太陽經證未解,而見煩渴者。用法用量:流水煎至米熟,取半杯熱服,…
中藥方劑“白鹿洞方”。處方:大風肉4兩,明天麻4兩(酒浸),川防風(去蘆)4兩,漢防己4兩,香白芷4兩(酒浸),獨活2兩,蘇薄荷2兩,全蝎3兩(洗去鹽足),僵蠶(炙,去足)6兩,蟬蛻(去足)6兩,金頭蜈蚣(炙…
中藥方劑“百合紫菀湯”。處方:百合、紫菀(去苗土)、柴胡(去苗)、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令黃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甘草(炙令微赤)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傷寒百合病,似勞,形狀如瘧。用法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