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神,經穴名。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足少陽膽經。位于頭部,前發際上0.5寸,頭正中線旁開3寸。在額肌中,有顳淺動、靜脈額支和額動、靜脈外側支,布有額神經外側支。主治癲癇、小兒驚風、中風、頭痛、目眩、不…
神闕,經穴名。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別名臍中、氣舍、氣合、環谷、維會、命蒂。屬任脈。位于臍區,臍中央。在臍窩正中,有腹壁下動、靜脈,布有第10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,深部為小腸。主治虛脫、中風脫證、腹…
前神聰,經外奇穴名。出自《類經圖翼》。位于頭頂正中線,前發際后4寸處,即位于百會穴前1寸,前頂穴后0.5寸處取之,計1穴。分布額神經額支。主治中風、風癇、小兒癲癇、腦貧血、頭痛、眩暈、神經衰弱等。沿皮刺0…
神府,經外奇穴名。出自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胸劍聯合中點下0.3寸處,即任脈中庭穴下0.3寸,介于中庭和鳩尾之間,計1穴。布有第6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胸廓內動、靜脈的穿支。主治心痛暴絞欲…
功效:神堂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,它具有寬胸理氣、寧心安神的作用。主治:神堂穴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用它治療心絞痛、冠心病、心慌、心悸等證。精準定位:神堂穴位于后背部,第五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3寸的位…
神堂,經穴名。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足太陽膀胱經。位于脊柱區,第5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3寸。在肩胛骨脊柱緣,有斜方肌、菱形肌,深層為髂肋肌,有第5肋間動、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,布有第4、5胸神經…
四神丸吃1~2周能見效果,具體取決于實際情況。四神丸是由多種藥物所制成的,比如大棗(去核)、吳茱萸(制)、五味子(醋制)、補骨脂(鹽炒)、肉豆蔻(煨)等,屬于一種中成藥物,具有澀腸止瀉、溫腎散寒的功效…
吃了10粒六神丸惡心難受,可根據個人情況,立即停止服用,多飲水,到醫院就診等。1、立即停止服用:六神丸是由麝香、蟾蜍等中藥制作而成,可起到鎮靜安神、消腫解毒等作用。部分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、皮膚異常、呼…
景三七,中藥名。為景天科景天屬植物景天三七SedumaizoonL.的根或全草。分布于東北、西北、華東、河北、湖北及四川等地。具有散瘀止血,寧心安神,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吐血,咯血,牙齦出血,便血,尿血,崩漏,血…
牛蹄甲,中藥名。為牛科動物黃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蹄甲。遍及全國。具有定驚安神,斂瘡之功效。常用于癲癇,小兒夜啼,臁瘡。
甘木通,中藥名。為毛茛科植物絲鐵線蓮ClematisfilamentosaDunn的葉、根。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東部。具有清肝火,寧心神,降血壓,通絡止痛之功效。用于高血壓病,失眠,頭痛,四肢麻木,肝經風熱,目赤…
馬骨,中藥名。為馬科動物馬EquuscaballusorientalisNoack的骨骼。全國各地均有飼養。具有醒神,解毒斂瘡的功效。主治嗜睡,頭瘡,耳瘡,臁瘡,陰瘡,瘭疽。
太陽針,中藥名。為珠蘚科植物平珠蘚Plagiopusoederi(Brid.)Limpr.的植物體。分布于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陜西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具有鎮靜安神之功效。用…
密紋薄芝,中藥名。為多孔菌科真菌密紋薄芝GanodermatenueZhao,XuetZhang的子實體。生木上,多為人工培育,主產于北京。具有寧心安神,解毒保肝之功效。主治神經衰弱,心悸,失眠,急、慢性肝炎。
中藥方劑“白茯苓陳皮丸”。別名:緩中丸。處方:白茯苓1兩,陳皮1兩,干生姜1兩,人參1兩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:脾胃虛弱。六脈俱弦而指下虛。食少而渴不止,心下痞、腹中或痛,或窄狹如繩…
中藥方劑“海馬保腎丸”。處方:海馬1對,砂仁2錢,遠志肉(炙)2錢,杞子3錢,鹿茸(去毛)3錢,黃耆1兩3錢,山藥3錢,白術(炒)3錢,肉桂(去粗皮)2錢,鎖陽3錢,茯苓6錢,蛤蚧(去頭足)1對,蓯蓉(炙)1兩,…
龍骨,中藥名。為古代大型哺乳類動物象類、三趾馬類、犀類、鹿類、牛類等骨骼的化石。具有鎮驚安神,平肝潛陽,收斂固澀的功效。主治心神不寧,心悸失眠,驚癇癲狂,肝陽眩暈,滑脫諸證濕瘡癢疹,瘡瘍久潰不斂。
苦菜花子,中藥名。為菊科植物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.的花及種子。分布于全國各地。具有補心安神,益肝除黃之功效。常用于心神不寧,心慌氣短,夜寐不佳,急性黃疸型肝炎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