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鱉頭丸”。處方:鱉頭1枚 虻蟲 蜜蟲 桃仁各23克 甘皮15克。制法:上藥五味,研末,蜜丸。功能主治:主小兒痞氣,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。 大便不利,加大黃23克,以知為度。用法用量:服如小豆大1丸,一日三次…
中藥方劑“柴陷湯”。別名:柴胡陷胸湯。處方: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。功能主治:疏表和中。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,及水結、痰結、熱結。用法用量:柴胡陷胸湯(《寒溫條辨》卷四)。
中藥方劑“沉香飲子”。別名:沉香飲。處方:沉香、木香、羌活、獨活、人參、桑白皮(微炙黃)、白茯苓、紫蘇葉各等分。制法:上(口父)咀,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升降陰陽。主痞氣。用法用量:沉香飲(《中國醫學大辭典…
中藥方劑“豆蔻草果飲子”。處方:肉豆蔻1個(煨),草果1個,檳榔1個,綿黃耆(捶,蜜炙)1錢,白茯苓1錢,白芍藥1錢,白術1錢,甘草1錢,陳皮1錢,半夏曲1錢。功能主治:小兒痞氣未解,重復取利,致之虛乏,腹肚(…
中藥方劑“二和散”。別名:二和湯。處方:藿香葉、香附子(去皮)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調適陰陽,和養榮衛,和冷熱,消食快氣。主心胃氣痞,飲食不進,瘡疹,并傷寒冷熱不和,陰陽痞氣,氣不升降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廣茂化癖丸”。處方:朱砂(研,水飛)半兩,當歸(炒)半兩,代赭石(醋燒淬)半兩,枳殼(麩炒)半兩,廣茂(炮)半兩,京三棱(炮)半兩,麝香(研)1分,巴豆霜1分,木香1分。制法:上為末,入藥研勻…
中藥方劑“緩氣丸”。處方: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2兩,人參2兩,白術2兩,吳茱萸(炒)2兩,厚樸(去粗皮,生姜汁涂,炙令香)2兩,訶梨勒皮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)1兩半,阿魏(研)半兩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…
中藥方劑“金針丸”。別名:六神丸。處方:丁香、木香、乳香、阿魏、輕粉、骨碎補(去毛)、檳榔、官桂、桂心、巴豆(去皮)、杏仁(去皮)、不木灰、肉豆蔻、陽起石、朱砂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細末,水面糊為丸,如小…
中藥方劑“化滯丸”。處方:荊三棱1兩,蓬莪術1兩,桔梗1兩,大黃1兩,陳橘皮1兩(用溫湯洗過),半夏1個(破作兩片),白術1兩(與前件并銼如皂角子大),旋覆花1兩,鱉甲(去裙)2兩(作4片),葶藶子1兩半(淘…
中藥方劑“快氣丸”。處方:檳榔3枚(銼)木香30克 肉豆蔻(去殼)15克 甘遂15克(麩炒黃)大戟7.5克(炮)白牽牛30克(炒)墨(燒赤,醋淬)7.5克 沉香15克 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京…
中藥方劑“痞氣丸”。處方:大烏頭7.5克(炮,去皮、尖)附子15克(炮,去皮、臍)赤石脂(煅,醋淬)川椒(炒出汗)干姜(炮)各60克 桂心15克。制法:上藥研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為衣。功能主治:治脾積。…
中藥方劑“克堅酒”。處方:水紅花3錢(凈末)。功能主治:痞氣,脾之積也,患居中脘,乃脾虛血瘀氣滯所致。用法用量:上用火酒2斤浸之,時時呷服;或用水紅花子熬膏,每日取2錢酒化下。外用消痞膏貼之。
中藥方劑“三脘痞氣丸”。處方:木香 白豆蔻(去皮)青皮(去白)陳皮(去白)荊三棱(炮)各30克 大腹子22克 半夏(湯洗七次)60克 縮砂仁 檳榔 沉香各15克。制法:上藥研為細未。用水煮面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…
中藥方劑“枳實薤白桂枝湯”。處方:枳實3克 厚樸12克 薤白9克 桂枝3克 栝樓實10克(搗)。功能主治:治胸痹,心中痞氣,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搶心。用法用量:上五味藥以水1升,先煮枳實、厚樸,取400毫升,去滓…
中藥方劑“枳梗湯”。處方:枳殼 桔梗 甘草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治結胸痞氣及胸滿不利,煩悶欲死。用法用量:水煎,溫服。 表熱或寒熱往來,加柴胡、黃芩;內熱,加黃連;痰喘,加瓜蔞仁;口燥,去半夏,加天花粉。
中藥方劑“加減痞氣丸”。處方:黃芩(酒制)3分,黃連(酒制)3分,厚樸1錢,半夏半錢,益智3分,吳茱萸2分,紅花半分,青皮2分,當歸尾2分,茯苓2分,澤瀉2分,神曲(炒)2分,廣茂2分,昆布2分,橘皮(去白)2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紫金丹”。處方:白茯苓 蒼術(米泔浸,炒)各60克 當歸 熟地黃 白芍藥(炒)陳皮各120克 肉蓯蓉(酒洗,去鱗甲)30克 丁香3克 紅花15克 瓜兒血竭9克 乳香(去油)9克,沒藥(去油)9克。制法:共為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