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半豆飲子”。處方:半夏 白豆蔻 蒼術 干姜 藿香 陳皮 歸尾 川芎 人參 白術 甘草 豬苓 砂仁 蓮子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健脾和胃。主治產后臟腑虛損,觸冒風冷,陰陽不和,飲食失調,或冷或熱,致成上吐下…
中藥方劑“丁香五套丸”。別名:五套丸(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)。處方:南星(每個切作十數塊。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,每日易水,次用白礬60克,研碎,調人水內,再浸三日,洗凈,焙干)半夏(切破)各60克 干姜(炮)…
中藥方劑“福幼理中丸”。處方:人參(去蘆)2兩,炒棗仁1兩,枸杞子1兩,熟地2兩,干姜1兩,白術(麩炒)1兩,生黃耆1兩,當歸5錢,山萸肉(酒制)5錢,故紙(鹽炒)1兩,核桃仁5錢,生白芍1兩,肉桂(去粗皮)5…
中藥方劑“訶子皮散”。處方:御米殼(去蒂萼,蜜炒)橘皮各1.5克 干姜(炮)1.8克 訶子(煨,去核)2.1克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澀腸固脫。治腸胃虛寒泄瀉,米谷不化,腸鳴腹痛,脫肛不收;或下痢膿血,里急后重,…
中藥方劑“濟急散”。處方:附子1枚(切下蓋,取出肉,納丁香在內)丁香49枚。制法:上藥二味,用生姜自然汁略浸,同入瓷瓶中,重湯煮之令干,搗為細末,過篩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化痰止嘔。治脾胃虛寒,痰飲留滯…
中藥方劑“神香散”。處方:丁香 白豆蔻(或砂仁亦可)各等分。制法:二味為末。功能主治:理氣寬中,溫中祛寒。治寒凝氣滯,胸脅或胃脘脹痛,嘔噦氣逆,噎膈。用法用量:每次1.5~2.1克,甚者3克,用溫開水送下,一…
中藥方劑“蘇脾散”。處方:良姜9克 縮砂30克(去殼)陳皮24克(去生白)白術15克 甘草30克 草果15克(去殼)京三棱15克 蒼術15克。制法:上藥研細末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健脾消積。治脾胃虛弱,多食冷物,胸隔不…
中藥方劑“人參術附湯”。處方:人參3克,白術12克,附子8克,干姜8克,炙甘草5克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補益脾胃。主脾陽受損,運化失職,升降失常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3次。
中藥方劑“桃花丸”。處方:赤石脂 干姜各300克。制法:上藥二味,研為細末,蜜丸,如豌豆大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澀腸固下。治腸胃虛弱,寒氣內侵,臍腹攪痛,下痢純白,腸滑不禁,日夜無度。用法用量:每服10丸,…
中藥方劑“四逆湯”。處方:附子(制)300g 干姜200g 炙甘草300g。性狀:為棕黃色的液體;氣香,味甜、辛。炮制:以上三味,附子、甘草加水煎煮二次,第一次2小時,第二次1.5小時,合并煎液,濾過。干姜用水蒸氣蒸餾…
中藥方劑“益智和中湯”。處方:肉桂0.3克 桂枝1.2克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1.5克 當歸身 炙甘草 黃耆 升麻各3克 白芍藥4.5克 干姜少許。制法:上藥研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益氣升陽。治脾胃虛寒,…
中藥方劑“舉肛丸”。處方:半夏 天南星 枯白礬各15克 枯紅礬 雞冠花(炒)白附子各150克 訶子肉(煅)黑附子(生)積殼各30克 猬皮2枚(炙)瓜蔞1枚(燒存性)胡桃仁15枚(燒存性)。制法:研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附子理中湯”。處方:白術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樸6克。功能主治:溫中祛寒,健脾燥濕。治脾陽不振,寒濕中阻,自利腹滿,小便清長,脈濡而小者。用法用量:用水5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分二…
中藥方劑“桂附理中湯”。處方:人參9克,炒白術9克,炒干姜9克,肉桂9克,制附子9克,炙甘草4.5克。功能主治:健脾益氣,溫中祛寒。主脾胃寒濕。妊娠腹瀉 。用法用量:上為散,每服21克,水煎,去滓,溫服。處方:理…
中藥方劑“桂香散”。處方:高良姜(銼,炒香熟)草豆蔻(去殼,炒)甘草 白術 砂仁 厚樸(去粗皮,銼)各30克 青橘皮(去瓤,炒黃)訶子肉各15克 肉桂7.5克 生姜30克(切)棗肉30克(切,二味同厚樸一處,用水250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