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敗毒和胎飲”。處方: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桔梗、枳殼、白苓、甘草、川芎、薄荷、蘇葉、條芩、葛根。功能主治:妊娠初期,預防天行時氣傳染。用法用量:加蔥白,水煎服。 虛,加人參。
中藥方劑“敗龜湯”。處方:敗龜(酥炙)半兩,梔子仁1分,大青1分,羚羊角(鎊)1分,芍藥1分,馬牙消1分,前胡(去苗)1分,紫菀(去苗土)1分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辟時氣溫疫,令不相傳染。主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保安延壽方”。處方:金銀花3錢,生甘草2錢,黑料豆5錢,黃土5錢。功能主治:四時瘟疫,傳染時氣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注意:孕婦勿服。
中藥方劑“八寶金藥墨”。處方:胡連2錢,川連2錢,梅片3錢,麝香3分,珍珠3分,牛黃5分,僵蠶1錢,青黛7分,草霜1錢,礞石2錢,大黃1錢,熊膽5分,燈心灰5分,五倍子3錢,山慈菇3錢,甘草3錢,玄明粉1錢,硼砂2錢…
中藥方劑“備急如圣散”。別名:如圣散(《雜類名方》)。處方:雄黃(研,生用)白礬(飛)藜蘆(厚者,去皮用仁,生用)豬牙皂角(去皮、弦>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共研為末。功能主治:主時氣纏喉風,咽喉閉塞,水谷不…
中藥方劑“不換金散”。別名:不換金正氣散、真方不換金正氣散。處方:藿香、厚樸、蒼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等分。功能主治:辟嵐氣,調和脾胃,美飲食。解散寒邪。主四時傷寒,瘴疫時氣,霍亂吐瀉,腸風便血;外傷濕…
中藥方劑“釣藤湯”。處方:牛黃(研)2分,蚱蟬(炙)2分,龍齒4分,麥門冬(去心)4分,人參3分,釣藤1分,茯神、杏仁12枚,蛇蛻皮3寸(炙,末)。制法:上切。功能主治:小兒時氣,壯熱驚悸,以及熱瘡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大黃飲子”。處方:川大黃45克(銼碎,微炒)梔子仁23克 枳殼15克(麩炒微黃,去瓤)黃芩30克 川樸消45克 甘草1 5克(炙微赤,銼)。制法:上藥,都細銼和勻。功能主治:主時氣五日,大熱,三部脈悉洪數者…
中藥方劑“定痛如神湯”。別名:定痛至神湯。處方:梔子3錢,白芍5錢,茯苓1兩,蒼術3錢,大黃1錢,厚樸1錢,甘草1錢。功能主治:舒肝經之氣,利膀胱之水,瀉水逐瘀。主火結在大小腸,腹中痛不可忍,按之愈痛,口渴…
中藥方劑“彈鬼丸”。處方:雄黃2兩,丹砂2兩,石膏4兩,烏頭1兩,鼠婦1兩。制法:上為散,白蠟5兩,銅器中火上消之,下藥攪令凝為丸,如楝實大,以赤縠裹1丸。功能主治:時氣瘴疫。用法用量:男左女右,肘后帶之。
中藥方劑“滌毒散”。處方:甘草半兩,芒消9分,大黃1兩(酒浸)當歸。功能主治:時氣疙瘩,五發瘡瘍,喉閉雷頭。用法用量:方中當歸用量原缺。
中藥方劑“大和散”。處方:熟干地黃(洗)、當歸(洗,焙)、人參(去蘆頭)、地骨皮、赤芍藥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小兒瘡皰,及傷寒時氣,病后余邪不解,翕翕發熱,潮熱往來,嗜臥,煩躁悶亂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大度世丸”。處方:牛黃1兩,大黃1兩,雄黃1兩,細辛1兩,附子1兩,真珠1兩,甘草1兩,人參1兩,射罔1兩,丹砂1兩,鬼臼1兩,莽草1兩,蜀椒2兩,麝香2兩,鬼箭羽2兩,茯苓2兩,桂心2兩,紫菀2兩,干姜3…
中藥方劑“大殺鬼丸”。別名:殺鬼丸。處方:虎頭骨30兩,雄黃1兩(細研),鬼臼1兩(去須),天雄1兩(去皮臍),皂莢1兩(去皮及子),芫荑1兩,藜蘆6兩(去蘆頭)。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杏核大。功能主治:…
中藥方劑“豮豬膽貼眼方”。處方:豮豬膽1枚(汁),川樸消(杏仁大,細研)、黃連末半錢,龍腦(1豇豆大,研令細)。制法:上為末,與豬膽相和,浸1宿。功能主治:時氣熱毒攻眼,中有努肉,瞼里有瘡,日夜下淚,全…
中藥方劑“豮豬肝貼眼方”。處方:豮豬肝1具。制法:薄切,以清水浸淘。功能主治:時氣后,因吃葵蒜熱面損眼,暗不見物,晝夜疼痛不可忍。用法用量:如法貼眼瞼上,干即換之。連日及夜貼之,重者不過2日效。
中藥方劑“附桂散”。別名:附子散。處方: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傷寒時氣。用法用量:附子散(《普濟方》卷一四○)。
中藥方劑“鼢鼠土膏”。處方:田中鼢鼠土2升,青木香1兩,大黃5兩,白蘞3兩,寒水石6兩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眼疼,脈掣連耳熱疼不可堪者。時氣后服補藥過多,致眼忽失明,兩鬢脈掣,頭痛憎寒。用法用量:用熟新…
中藥方劑“黑奴丸”。別名:水解丸(《肘后方》卷二)。處方:麻黃60克 大黃60克 黃芩30克 芒消30克 釜底墨30克 灶突墨60克 梁上塵60克。制法:上藥研細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、時氣溫病五六日,及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