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八味加味湯”。處方:熟地、萸肉、茯苓、山藥、丹皮、附子、肉桂、澤瀉、人參、黃耆(炙)、白術(上炒)、菟絲子、枸杞。功能主治:厥陰虛寒,大虛之吐蛔。各家論述:八味地黃湯益火以消陰翳,復以參、術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止蛔湯”。處方:人參、漂白術、川附片、川黃連、川黃柏、肥烏梅、真黎椒。功能主治:痘后吐蛔。用法用量:凈水濃煎,人參湯對服。處方:黃連、黃柏、人參、烏梅肉、白術。功能主治:痘疹吐蛔,因熱氣拂…
中藥方劑“鶴虱散”。處方:鶴虱7.5克 川大黃7.5克(銼碎,微炒)川樸消15克。制法:上藥搗粗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多吐蛔蟲。用法用量:每次2~3克,用水15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去滓溫服,一日三次。量兒大小,以…
中藥方劑“和中安蛔散”。處方:厚樸、廣皮、白術、黃芩、黃連、木香、香附、烏梅、椒目15粒,白豆蔻5分,白芍、當歸、甘草、生姜。功能主治:妊娠飲食不節,飲冷所傷,寒熱不調,致胃虛吐蛔;或因惡心阻食,甚則憎…
中藥方劑“椒梅理中湯”。處方:人參、白術2錢,干姜1錢,烏梅2個,川椒1錢(微炒)。功能主治:傷寒吐蛔。用法用量:方中人參用量原缺。《醫家四要》有炮姜、甘草,無干姜。
中藥方劑“龍膽清肝飲”。處方:龍膽草12錢,黃芩12錢,黃連12錢,瓜蔞1枚,麥冬5錢至1兩,玄參23錢,知母35錢,芍藥3錢,羚羊角35錢。功能主治:熱邪傳入厥陰,煩滿囊縮,消渴,氣上沖氣,心中痛熱,饑不欲食,食…
中藥方劑“烏梅丸”。處方:烏梅300枚 細辛84克 干姜140克 黃連224克 當歸56克 附子84克(去皮,炮,)蜀椒56克(出汗)桂枝(去皮)84克 人參84克 黃柏84克。制法:上十味,各搗篩,混合和勻;以苦酒漬烏梅一宿,…
中藥方劑“蓮肉湯”。處方:蓮心(去心)半斤,豬肉(去油皮)1斤。功能主治:小兒痘后或吐蛔,或利下蛔者。用法用量:共水煮熟,下砂仁、伏醬,朝夕與啖,其胃氣接養,蟲自安居不出矣。切不宜投以使君子、檳榔之物…
中藥方劑“連梅安蛔湯”。處方:胡連3克 炒川椒10粒 白雷丸9克 烏梅肉2個 生川柏2.4克 尖檳榔2枚(磨汁沖)。功能主治:清肝安蛔。治肝火犯胃,饑不欲食,食則吐蛔,甚則蛔暖不安,脘痛煩躁,昏亂欲死。用法用量:水…
中藥方劑“六仙散”。處方:螞蟻花(燒灰)2錢,蓮肉2錢,薏苡仁2錢,藕節1兩,釵石斛5錢,陳早米(炒)5錢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麻后胃氣虛敗,不納五谷者;吐蛔,脾胃兩弱。用法用量:方中馬蟻花,《麻癥集成…
中藥方劑“楝陳湯”。處方:苦楝根皮2錢,陳皮1錢,半夏(姜炒)1錢,白茯苓(去皮)1錢,甘草5分。制法:上銼1劑。功能主治:小兒吐蛔蟲。用法用量:生姜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理中安蛔湯”。處方:人參中、白術中、干姜上、茯苓中、烏梅3個,花椒。制法:加生姜,水煎服。如合丸藥,用烏梅浸爛蒸熟,搗如泥,入前末藥再搗如泥。功能主治:溫扶脾土,去蟲。主蛔厥,手足冷而吐蛔。…
中藥方劑“理中安蛔散”。別名:理中安蛔湯(《類證治裁》卷三)。處方:人參9克 白術 白茯苓 干姜各4.5克 川椒14粒 烏梅3枚。功能主治:治胃中虛冷,吐蛔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用水400毫升,煎至280毫升服。 吐蛔未…
中藥方劑“安蛔湯”。處方:人參7分,白術1錢,茯苓1錢,干姜(炒黑)5分,烏梅2個,花椒(去目)3分。制法:上銼。功能主治:傷寒吐蛔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出處:安蛔湯,出自明·《萬病回春》。本方又名“理中安蛔湯…
中藥方劑“安蛔散”。處方: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.5克。制法:上藥為散。功能主治:吐蛔。所吐蛔蟲,色赤成團而活,屬熱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9~12克,水煎如糊,空腹時服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